體壇周報全媒體發布
在其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里主要擔任單打選手的林勞倫,在本賽季完全轉型為女雙選手,并且這一轉變立即取得了成效。林勞倫與新搭檔李·艾莉森合作后立即嶄露頭角,她們先是贏得了烏干達國際挑戰賽,隨后又接連斬獲波蘭公開賽和泛美錦標賽的冠軍。
憑借在美國公開賽、加拿大公開賽和澳門公開賽上均進入八強的成績,這對美國組合的世界排名飆升至第21位——創下了兩人各自職業生涯的排名新高。在首次踏上世界羽毛球錦標賽征程之際,林勞倫分享了從單打轉型雙打的心路歷程、至今的收獲以及獲得世錦賽參賽資格對其的意義。
對于二人的世錦賽首秀,林勞倫說道:“世界錦標賽是最負盛名的賽事之一,也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舞臺。所以對我來說,尤其是第一次參加世錦賽,又是在巴黎——一座美麗的城市——這真的意義重大。”
談到此次二人的新合作,林勞倫說道:“回顧過去,我認為問題的關鍵在于:當我之前同時征戰單打和雙打(與奧巴娜娜搭檔)時,我已然失去了對羽毛球的熱愛。單打成績難有起色,項目帶來的巨大壓力更讓我無法享受其中,感覺自己的水平停滯不前。而雙打方面也未能取得突破,錯失奧運會參賽資格更是給了我沉重一擊。”
“在那之后,我不得不以單打選手的身份獨自輾轉于各大賽場——那段日子異常孤獨,壓力巨大,整體都非常艱難,讓我毫無樂趣可言。”
“今年一月,在馬來西亞、印度和印尼參加巡回賽期間,我逐漸意識到,或許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為我的職業生涯尋求一次積極的轉型。”
“時至今日,我重新找回了對羽毛球的熱愛。這一切都源于我對當下事業的真摯喜愛。我認為這對運動員至關重要——若只是毫無目標地勉強支撐,最終只會導致更嚴重的倦怠。因此,找回這份熱愛,對我而言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
林勞倫解釋了自己從單打轉為雙打的原因:“同時參加兩個項目的比賽對我的體能是極大的考驗,所有事情都異常耗神費力。雙打的協調管理則更為輕松,因為我和我的教練保拉,以及艾莉森和她的教練在一起。管理上比單打要容易得多,單打時所有事情都要靠自己。現在(雙打)有更多的支持。”
“瘋狂的是,在2024年奧運會的資格賽周期中,我同時參加了單打和雙打,所以我并沒有為一項賽事進行完整的訓練。我的精力分散在兩個項目上,坦白說,當時我對雙打的技戰術幾乎一無所知。我肯定還保留著不少單打養成的習慣,要完全扭轉過來需要時間。”
“主要做出調整的是我,因為從單打轉型雙打的過程確實有些復雜。一旦你更有經驗,你就能更容易地調整。我很幸運有我的教練、我的搭檔以及我們的團隊,我們能夠擁有這些資源來每天改進這些問題。”
關于組合的由來,林勞倫說道:“我知道的不多,但我想(當時)她的搭檔受傷了。其實我和艾莉森最初的搭檔關系只是臨時性的。只是因為有趣,因為我在打單打,沒有固定搭檔,而(艾莉森)當時也在參加巡回賽。最終,我們就這樣決定正式搭檔了。”
“我們第一個正式賽事是泛美杯。當時并沒有一個所謂的“頓悟時刻”,因為一開始沒有任何期望,我們是一對新組合,只是在嘗試。所以對我來說,我沒有任何期望,只是一站一站比賽地打。但真正的轉折點始于我們的第三項賽事——烏干達國際挑戰賽。”
在烏干達國際挑戰賽取得突破后,林勞倫回憶道:“我們贏得了我們的第一個國際挑戰賽冠軍,那是我們合作的第三項賽事。這真的是一次很好的信心提升。在那之后,信心就這樣一點點地積累起來,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我們在美國公開賽、加拿大公開賽和澳門公開賽都打得不錯,打進了八強,這是很好的進步。”
“這是我們職業生涯的最高排名。要知道,我們今年才剛剛開始搭檔,僅用六個月就攀升至世界第21位,這個成績相當不錯。”
“艾莉森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我住在洛杉磯。有時我會去她那邊訓練,因為我本身就是灣區人,有時她來找我,要么在南加州,要么在(我現在訓練的)德克薩斯這里。”
展望未來,林勞倫表示:“與頂尖組合交手肯定會有壓力。但對我和艾莉森來說,我們只想上場全力以赴,展現出我們的風格與實力。我們想享受比賽,享受樂趣。目前我們才剛剛起步,所以我們想全力以赴,但這無疑也伴隨著巨大的壓力,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是世界頂尖中的頂尖選手,賽場還是萬眾矚目的大型場館。”
“這真的很令人興奮。這是我的第一次世錦賽,在巴黎,我愛巴黎,比賽在奧運場館舉行——一定會很有趣。我的家人會去,艾莉森的家人也會在那里。這對我們倆來說都將非常重要。我們只想打好比賽并享受其中。”
文/麥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