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法第三賽段的終點亂象,究竟是由于路線設計失誤、首周賽事氛圍緊張,還是逆風的不利影響所致?
環法賽場往往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刻上演最戲劇化的劇情,這似乎就是環法的一部分。我們總在討論那些可能成就或毀掉車手的山地賽段和關鍵戰役,但現實是,災難隨時可能降臨。
它可能發生在法國北部小鎮伊斯貝格(Isbergues)郊外一段看似平坦的柏油路上——就像綠衫擁有者賈斯珀·菲利普森(Jasper Philipsen)在此的遭遇;也可能出現在通往敦刻爾克(Dunkirk)的混亂爭奪中——就像GC車手雷姆科·埃菲內普爾(Remco Evenepoel)和道達爾能源車隊的埃米利安·讓涅爾 (Emilien Jeanniere)經歷的那樣。盡管有著各種規則約束,環法始終如同一頭難以馴服的猛獸。第三賽段再次印證了這一點。
比賽的前118公里相對平靜,由身著黃衫馬修·范德普爾(Mathieu van der Poel)所在的歐倍青車隊在前方控場,甚至沒有任何突圍車手試圖爭取電視曝光機會。大集團在上法蘭西大區(Hauts-de-France)陰雨綿綿的平坦鄉間公路上保持著緊密的整體隊形前進。然而在這場比賽中,局勢瞬息萬變。
臨近綠衫沖刺積分點,一場激烈的搶分大戰隨即展開。沖刺手間的對決瞬間引爆賽場,似乎預示了稍晚時分的混亂態勢。菲利普森不幸成為這場瘋狂角逐的犧牲品,在距離終點60公里處發生高速摔車后,滿身擦傷且疑似肩膀骨折的他最終選擇退賽。一位綠衫競爭者的希望就此破滅,而歐倍青車隊連續兩勝積累的士氣也遭受重創。環法就是這樣:既能賦予一切,也能奪走一切。
然而,第三賽段的災難還未落幕。由于全程遭遇強勁逆風,大集團得以保存較多體力。當車手們以超過40公里的時速在彎道和道路設施間穿梭沖向終點時,慘劇接連上演。這是一場令人屏息凝神的激戰,車輪相碰、肩膀沖撞,車手們被彈至道路兩側……最終,快步車隊的蒂姆·梅利爾(Tim Merlier)從這場混戰中脫穎而出,險勝利多-崔克車隊的喬納森·米蘭(Jonathan Milan),而因摔車受傷的車手們則三三兩兩地跟在他們身后蹣跚過線。
“失去賈斯珀真是糟透了。我們的目標之一就是和他一起贏得賽段并爭奪綠衫,所以今天不是我們最順利的一天。”黃衫得主范德普爾賽后評論道。“今天發生了很多摔車事故。我認為逆風是一個主要原因,所有車手在最后階段都體力充沛,很多人有獲勝可能。在逆風情況下,跟在后面更容易節省體力,而當我們得知失去賈斯珀的消息后,很難重新集中注意力,導致最后的沖刺中不夠敏銳,沒能為卡登·格羅夫斯(Kaden Groves)創造沖刺機會。”
對范德普爾來說,此刻最重要的自然是保住黃衫優勢,但對那些渴望圓環法賽段冠軍夢的沖刺手而言,他們甘愿押上一切賭注。賽段冠軍梅利爾賽后坦言,最后幾公里的混戰讓卡位變得近乎不可能。
“這確實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比賽,特別是卡位。最后五公里前車隊的表現堪稱完美,而后混亂開始了。我和伯特·范勒貝赫(Bert Van Lerberghe)很難找到合適位置。最后兩公里,我從后方奮力追趕,全程面對風阻,直到距離終點500米處才有些許尾流掩護。逆風增大了比賽難度,沒有車隊能全程控場,你必須耗費大量體力才能守住位置。”
梅利爾最終以微弱優勢成功奪得賽段冠軍,成為少數幾位在瓦朗謝訥到敦刻爾克這178公里賽程中留下美好回憶的車手之一。而距離為利多-崔克車隊贏得個人環法首勝僅一步之遙的喬納森·米蘭,則難掩失落。逆風的復雜影響以及大集團的混亂局面,使他難以精確把握沖刺時機。
“勝利近在咫尺卻失之交臂,這種感覺確實令人沮喪。”這位意大利車手坦率地說道,“作為唯一擁有強力‘帶沖火車’的車手,我們團隊對戰術充滿信心并全力以赴,遺憾的是,我未能帶來大家所期待的結果。這是混亂而緊張的一個比賽日,我們已經竭盡全力。”
參與第三賽段角逐的車手們,無疑都在翹首以待第四賽段的爬坡較量,屆時大集團將重新確立秩序。盡管漫長的平路沖刺賽段對體能的消耗相對較小,但保持高度專注以避免摔車帶來的精神消耗仍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