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這回,說點技戰術。
先歪個樓。我其實挺愛說技戰術的。但有七八年不大說了。很多剛入坑的球迷愛聽這個。一來可以拿去吹牛:你看,我懂的比你多吧?二來,他們希望聽點技戰術,提高一下打游戲的水平。這就是“當代”球迷,或者電競球迷的三觀。技戰術貌似解決一切難題。只要成績不好,一定是技戰術出了問題。看球時間足夠長,看的比賽夠多,一部分的球迷會覺悟:技戰術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也就三成。再多沒有了。
剩下的靠什么?影響成敗的大頭是管理。本來,球迷該關心的是球星在場上的發揮,你看球的原始動力。但這個已經是過去完成時,回不去了。主教練,在大部分球迷眼里,在大部分時刻,是主角。再英明的主教練,腹笥淵博,也不可能在場邊遙控一名球員做每個動作。他們甚至無法想象,有個球員,只要簡單地傳中,就可能為本隊制造一次黃金得分機會,卻忍住不傳!
誰這么白癡?先按下不表。
曼聯為什么本賽季成績這么差?最大原因是進球少。進球少,則是源自喪失了破門的欲望和能力。順著這條線,邏輯的下一步:因為進攻乏力,必然導致防守壓力激增。曼聯素來不擅長蹲坑,久蹲必失。能聽懂吧?眼神怎么還那么清澈?那這么說吧:如果曼聯的大部分進攻,或者有球的時刻,不能形成具有威脅的射門,勉強造一個機會,臨門一腳又很不給力。后果是什么?必然是對手防守越來越輕松,敢于把更多人手投入進攻。
思路跟上了吧?咱們繼續。足球是個打概率的游戲。你3次機會進不了一個,反過來,對方極可能(不用)3次機會進一個。一旦形成這個模式,意味著曼聯八成場次落后,哪怕救活一半,也輸了四五場。套在這個模式里,排名奔著榜尾去,不難理解吧?為什么大部分進攻不能形成有威脅射門?為什么臨門一腳不給力?
問得好。一個原因是體能差,另一個原因是基本功差。兩個原因疊加,導致信心差,狀態差。電競球迷理解不來這個。游戲里你找不到像曼聯這種既無體能,技術又差的球隊。誰玩游戲,不挑皇薩仁,不挑德國西班牙?哪個游戲能給你設定一支隊的即時狀態像現在的曼聯?
歐聯杯打到16強,曼聯挑戰皇家社會,賽季第4次領先被扳平。無論領先一個還是兩個,曼聯指定能把這比賽“讓”出去。皇家社會扳平后,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攻勢。未能逆轉,只能說替補前鋒,冰島國腳奧斯卡松吐了喂到嘴邊的餅。此人后來還有一次吃餅的機會,但被奧納納撲了。也就是歐聯杯,也就是西甲中游,曼聯幸免于難。奧斯卡松有餅吃不上,和上文提到的那位有餅就是不喂,模式如出一轍。
揭曉這位拒絕喂餅的曼聯球員——達洛特同學請出列,接受全世界曼聯球迷毆打。名宿斯科爾斯形容:那個位置,那個局面,不傳中簡直是犯罪!
那個時候,比賽才打了20分鐘。曼聯還沒到精盡人亡的地步,達洛特不至于連一腳傳中的力氣也沒有。無論什么陣型,無論有球球員什么角色,有且只有一個選擇:把球送到霍伊倫跟前。如果霍伊倫吐餅,那是他的鍋,他站出來挨打。不傳?!你翻遍全世界的技戰術手冊,找不到不傳的理由。不是技戰術,那是什么?
這一幕,聯賽階段出現過。當時的對手是比爾森勝利,曼聯當時領先,隊友有機會不傳霍伊倫。兩次。換了你是霍伊倫,是不是連拋刀子殺人的心都有了?霍伊倫全場沒有一次射門,但他至少給隊友創造了1次射門機會。全場霍伊倫觸球不到20次,雙方首發22人中,門將都比他多。倒數第二是誰?曼聯的未來之星,加納喬,22次。追問一個技戰術問題:霍伊倫的19次觸球,加納喬傳了他幾次?零!達洛特傳了幾次?零!多爾久呢?還是零!
是不是倒吸一口涼氣?一名中鋒,全場只觸球19次沒什么大不了的。但至少有3名隊友根本不搭理他,究竟是技戰術還是人情世故?反過來,霍伊倫給加納喬傳了幾次?4次,其中一次是轉身回頭,給加納喬送了個射門的機會。霍伊倫的球荒持續了將近3個月,各項賽事19場。上一次進球,恰恰是對比爾森勝利。
這19場比賽中,霍伊倫場均給加納喬、齊爾克澤和阿馬德等人傳球至少3次。隊友們有沒有投桃報李?絕大部分時候沒有。即使霍伊倫打上一腳,你并不確定那次機會是不是造給他的。隊友們只是把球送到了那個點,至于那個點是不是霍伊倫,你感覺他們希望不是。曼聯進球少,破門能力差是最近兩年的模式,頑疾。無論是滕哈赫還是阿莫林,都沒有跡象表明他們的戰術環節中,含有給霍伊倫創造機會的內容。人不是阿莫林買的,他設計打法讓霍伊倫身后的人射門,無可厚非。
滕哈赫也是這個套路,你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如果曼聯的箭頭只是一根扔給對手后防的“骨頭”,好比雅凱奪得世界杯的玩法(吉瓦什就是那根骨頭),是不是找個跑龍套的就夠了?滕哈赫第一季,韋霍斯特就是這個角色。免費。滕哈赫花了近7400萬歐元,升級曼聯的鋒線。正常人是不是覺得曼聯的進攻將深度圍繞霍伊倫展開?至少,他不應該是一根骨頭?
技戰術永遠解釋不了:你能不花錢辦好的事情,花了7000多萬效果還比以前差。滕哈赫是不是對“千金買馬骨”這句話的禪意,有更深的理解?是不是三后衛打法里,箭頭球員活該是骨頭?不然。本季英超固定采用三后衛的至少兩隊:伊普斯維奇和水晶宮。兩隊的箭頭分別是德拉普和馬特塔。英超中鋒進球排行(不含點球),馬特塔進10球列第7,德拉普進8球列第10。霍伊倫?兩球,列第35!三后衛,絕不是中鋒進球少的原因。
霍伊倫進球少不假,但和馬特塔和德拉普相比,他得到的支援有多少?咱們繼續比較這哥仨。僅以英超為例,霍伊倫上場時間只有馬特塔的2/3,首發場次也是這個比例。在接近1400分鐘里,霍伊倫起腳16次,馬特塔?54次!如果中鋒的概念類似,馬特塔的射門次數應該和霍伊倫等比,也好是24次到30次之間。馬特塔卻是霍伊倫的3倍不止。霍伊倫中靶8次,一半;馬特塔也是一半。
比下去就有意思了:霍伊倫錯過黃金機會3次,馬特塔是他的5倍!再看觸球,霍伊倫只有390次(每24次觸球有一次射門,并不完全是隊友傳的),馬特塔等比應該是580次,實際觸球675次。追問下去:馬特塔這按比例多出來的100次觸球中,哪怕只有1/3在禁區里,他的得分機會都比霍伊倫高。德拉普?他的各項指標和馬特塔很接近。
如果阿莫林能圍繞霍伊倫設計打法,向他堆資源,明確指示邊路球員給霍伊倫做球,丹麥中鋒起腳次數翻一倍不止,如果能把數據拉到50次,霍伊倫的產量有望從英超3球提高到9球。這多出來的6個進球,能為曼聯換來幾分?
但達洛特本輪放著極好的時機不傳霍伊倫,等也要等加納喬追上來傳他,而多爾久在另一側的傳中,也基本找的是加納喬,你還能責備霍伊倫射門差嗎?而得到射門機會的加納喬、齊爾克澤等人又如何?產量并不比霍伊倫強吧?這是阿莫林的意思?
盲猜阿莫林不至于這么干,他說:咱們場上打不出訓練的內容!這比究竟該不該改打三后衛更有意思,更嚇人。霍伊倫確實有很多毛病,比如爭頂差,拿球不穩。這個情況絕不是他獨有,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曼聯中后場球員死活不傳霍伊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