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烏茲別克塔什干報道
中國2003年齡段國青隊昨天(3日)在一球領先的大好形勢下,下半時4分鐘內被替補出場的熊田直紀連入2球,以1比2輸給日本國青隊,未能在本屆U20亞洲杯賽中取得想要的結果,也未能重現差不多10年前緬甸亞青賽上擊敗日本國青隊一幕。盡管最終的結果與外界賽前所設想的一樣,不過,國青隊的兩個丟球存在著一定的爭議,而這或許也是當下中國足球現實的另一種折射。
①輸球難言意料意外
在看罷去年9月份的U20亞洲杯預選賽小組賽之后,相信N多球迷都對這支國青隊的前景并不看好,“沒有技術含量”是各種評價與反應中最為集中的一句。而在分組抽簽揭曉之后,各方也普遍不看好國青隊在本屆U20亞洲杯賽中的出線形勢。所以,單從這個角度來說,國青隊昨天最終以1比2輸給日本隊,并沒有超出外界的預想,或者都會說“意料之中”。而且,在輸掉這場比賽之后,各方的評價與反應也更為消極,因為數據顯示:國青隊全場比賽就只有4腳射門、控球率僅僅只有23%,而日本隊全場25腳射門以及77%的控球率,會被認為是“占據絕對優勢”。
但是,同樣令N多人賽前所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國青隊會在開場僅僅6分鐘時就迫使對方烏龍球、以1比0取得領先。而且,在前65分鐘的比賽中,國青隊員在場上應該說發揮相當出色,尤其是執行戰術的堅決程度以及紀律性,確保了球隊能夠在場上一直處于比分領先。日本隊盡管看上去進攻中占據很大的優勢,但進攻的效率并不高,因而只能是有驚無險,不得不接受0比1落后的局面。
坦率地說,以目前球員的個人技術、個人能力,想要在比賽中踢出好看的足球,譬如多一些傳控、多一些配合,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關于這一點,主教練安東尼奧早在去年預選賽結束之后就已經明確表達過這樣的觀點。所以,他在選擇球員、選擇戰術等方面,一是根據中國足球現有的球員的情況,二是根據中國足球目前在亞洲范圍內所處的地位與形勢,選擇能夠執行其戰術的球員組成一個團隊去與對手周旋,并在這個基礎之上去爭取可能爭取到的好成績。于是,這支中國國青隊就是國內球迷通過轉播所看到的隊伍,球員的身體素質不錯,能跑能搶,技術相對糙一些,但戰術執行異常堅決。在實戰中,對對手的貼身緊逼、反搶、時不時的高壓逼搶,等等,執行得都不錯。相比去年9月份預選賽時,這支隊伍在戰術方面幾無變化,只有個別位置上的人員進行了微調。
也恰恰是堅決執行了賽前的部署與戰術,因而國青隊開場之后的氣勢恐怕連日本隊都未曾預料到,并在第6分鐘時就被中國隊利用定位球戰術、造成烏龍球而丟分。在領先之后,國青隊隨即開始收縮,安心于防守,并抓住機會實施反擊。在這樣的戰術安排下,控球與否已經不重要,更追求的是進攻的效率。日本隊盡管攻勢很猛,但進攻效率不高,也就無法很快追平比分。
②結果才是最為重要
競技足球最重要的就是結果。假設這場比賽最終的結果是1比0,或許外界又會換一種說法,而且參與討論的人或許會更多,因為結果理想。這就好比中國95年齡段國青隊在2014年緬甸亞青賽上首戰以2比1擊敗日本隊那樣,那場比賽中,中國國青隊其實也是一直處于被動之中,日本球員的個人技術、個人能力遠在中國隊之上,創造的機會也像昨晚的中日之戰一樣。但是,因為結果是2比1,中國隊贏球了,當時外界的反應與如今的反差如同“天堂與地域”。而且,將近10年過去了,外界記住的恐怕也就只是“中國隊2比1取勝日本隊”,至于過程如何,已經沒有更多的人在意了。
同樣的道理,中國女足在去年時隔16年之后重奪亞洲杯,仔細回想,中國隊半決賽對陣日本隊、決賽對陣韓國隊的兩場比賽,女足姑娘們真的就踢得像外界所渲染的那樣漂亮、那么好看?但就是因為結果符合眾人的意愿,于是,各種溢美之詞怎么也就不過分了,人們更多地只是在意一個結果而已!
于是,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國青隊昨晚采用更追求結果的踢法與戰術,有問題嗎?答案恐怕應該是沒有問題。只是,最終的結果是1比2失利,所以,23%的控球率、全場只有4腳射門,便被當作是“中國足球完全不行”的進一步佐證,僅此而已!這就像卡塔爾世界杯上日本隊對陣哥斯達黎加隊的比賽那樣,哥斯達黎加隊全場就只有4腳射門,但攻入了一球,并以1比0贏得了最終的勝利,而日本隊在各項統計數據中完全占優,但依然無法擺脫輸球的結果。
這就是足球的“悖論”。從旁觀的角度、欣賞的角度,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看到自己的球隊既贏球、又贏得漂亮,但真正可以做到這一點,世界足壇又有多少隊伍?
再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昨天晚上中日U20國青隊之間的較量,與去年7月份在日本進行的東亞杯賽中國99年齡段隊伍與日本三隊之間的較量是何其之相似?當時,中國隊也是全場被動,場面完全處于下風,但就因為結果是0比0、沒有輸球,各方的評價又是另外一種說法。這不還是以結果作為評判與評價的最主要標準所致?
于是,我們似乎也就沒有必要再談什么“有希望”、“沒希望”之類的套話了,也不必強調“這樣的過程決定了最終的結果”,還是更務實一些。而且,我們還必須接受這樣的現實:即便是真像外界所希望的那樣,這支03年齡段國青隊從一開始不是選拔現有的這些有身體、“活糙”的球員,換一撥人,即選用那些有點技術、有些能力的好球員,同時球隊也換一種技戰術打法,踢外界所希望的傳控、配合足球,遇到日本國青隊就肯定能夠與對手周旋并戰而勝之?如果真那樣做了,結果還是1比2的話,外界恐怕照樣“有話可說”,同樣會說是“沒希望”。口水之爭永遠不可能讓中國足球的水準有提升。
③兩丟球背后才可怕
“菜”是中國足球的“原罪”!就是因為沒有結果,所以現在的中國足球才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才讓中國足球走到現在這一步。而且,中國足球不同于其他領域,是需要在國際大環境的競爭中才能佐證“行與不行”,而其他更多的領域不像中國足球需要不斷經歷“外戰”。不過,昨晚中日之戰后,多少有些令人不解的是,日本隊追回的兩球都存有異議,但國內居然都平靜地接受了,甚至無人提出異議。
以往,中國隊輸球,圍繞著裁判在比賽中的判罰總是會展開一番討論。在昨晚的比賽中,日本隊下半時的第一個進球之前,傳球隊員8號佐野航大在傳中的瞬間,18號熊田直紀已經處于越位位置上!
4分鐘之后,5號松田隼風左路傳中時,18號熊田直紀中路凌空包抄時,球是打在了自己的手臂上,更確切地說是打在自己的肘關節上、球已經改變了方向,然后起身再射門,令日本隊反超。按照最新的國際足聯裁判規則,這個球肯定要被吹掉,但執法的伊拉克裁判卻判進球有效。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熊田直紀進球之后,還專門回過頭來看裁判,如果不是自己“做賊心虛”、知道自己犯規在先,進球后根本就無需這樣的動作。
如果放在以前,日本隊的這兩個進球肯定會在國內引起強烈反響、甚至引發熱議。但昨晚的比賽結束之后,國內居然無人提出異議。反倒是在昨天比賽結束的賽后新聞發布會上,當中國隊主教練安東尼奧點評完比賽之后,尚未等記者提問,烏茲別克本國的一名記者率先就裁判問題向安東尼奧提出了異議,并請安東尼奧發表對本場比賽裁判執法情況的看法!這著實令人唏噓。
像U20亞洲杯這樣的洲際青少年大賽,亞足聯并沒有啟用VAR技術。而且,轉播的機位也不像亞洲杯或U23亞洲杯那么多,更不用說與世界杯賽的轉播機位相比了。亞足聯委派執法的裁判又都是各國和地區的“嫩哨”,而這次亞足聯選派的裁判中,沒有一位來自中國,即便是像裁判監督、比賽監督也都沒有中國足球界的份。換而言之,這次大賽的裁判圈子就沒有中國足球什么事。于是,“黑”一下中國球隊似乎也就再正常不過了。某種程度上,這也反應出目前中國足球在亞洲足壇的地位,這與技戰術水平的高低其實并沒有多少關系。
提及這兩個進球,并非為中國國青隊輸球“找理由”、“找借口”,而且也不是想抓住這兩個進球不放,中國隊的確硬實力不如人,但決不能成為任人宰割的“羊羔”。記者所想表達的是,過去的短短三四年時間里,中國足球似乎已經在亞洲足壇處于“格格不入”的境地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心的情況,而且接下來在一系列的亞洲大賽中,中國球隊在外戰方面很有可能會不斷遭遇類似的情景,這才是最為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