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報道
2月1日,亞足聯將在巴林召開第33屆亞足聯代表大會,這次會議將對未來四年的亞洲足球領導班子——亞足聯執委會進行全面換屆。總共有32人報名參加25個執委會委員的競選,雖然看上去競爭并不激烈,但在一些亞足聯核心職位上,競爭還是相當慘烈的。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一張“2023-2027亞足聯權勢示意圖”,這其實就是新一周期亞足聯執委會的構成情況。
從上一個周期(2019年至2023年)開始,亞足聯執委會已由過去的13人擴大至25人,統稱為“AFC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S(亞足聯執委會委員)”。除亞足聯主席兼國際足聯亞洲區副主席薩爾曼是理所當然的執委外,亞足聯下屬47個會員協會按地理位置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和西亞五個地區,五區分享其他24個執委席位。按照會員協會的數量,五個地區在執委會中分別對應有5席(10個會員協會)、6席(12個會員協會)、4席(7個會員協會)、3席(6個會員協會)和6席(12個會員協會)。
同時,五個地區又相繼成立了各自的地區性足聯,亞足聯為加強他們之間的關系與聯系,除每年下撥給每個地區足聯20萬美元的辦公經費外,還讓五個地區足聯在各自的區域性代表大會上選舉產生一名代表,作為“AFC EXECUTIVE COMMITTEE CO-OPTED MEMBERS(亞足聯執委會增補委員)”出席亞足聯執委會會議。這些增補委員參加執委會會議時有發言權,但沒有表決權,這是與正式委員間的最大區別。所以,執委會委員是經全體代表大會投票選舉產生,而增補委員則無需在亞足聯全體代表大會上投票選舉產生。
亞足聯除主席薩爾曼外,五個地區對應各有一位副主席,副主席也將自動占據所在地區的一個執委名額。同時亞足聯還規定,為進一步扶持與加強女性在亞洲足球界的領導地位,規定每個地區的執委中必須要有一名女性執委。這些女性執委中,將產生一人擔任國際足聯理事會中的亞洲女執委。不過,由于目前中亞地區的幾個會員協會中都沒有女性擔任要職,所以中亞區沒有推薦女執委,這一席位暫時空缺。
需要指出的是,最終當選國際足聯理事會七個亞洲理事的人,將自動成為亞足聯執委會的執委。但根據亞足聯章程,競選國際足聯理事一職時,競選者沒有地區限制,與每個地區必須要有一名亞足聯副主席是不同的。換而言之,一個地區可以有多人當選國際足聯理事,比如2019至2023年的周期中,幾位國際足聯理事會亞洲理事中,中國的杜兆才與日本的田島幸三均屬于東亞區;印度的帕塔爾與孟加拉的女理事基隆均屬于南亞區;薩爾曼本人與卡塔爾的穆赫納迪均屬于西亞區;菲律賓的阿拉內塔屬于東南亞區;而中亞區則無人當選。
也正因為此,亞足聯全體代表大會在進行投票選舉時,依次投票選舉的職位是亞足聯主席、國際足聯理事會理事、亞足聯副主席、亞足聯女執委、亞足聯執委。將亞足聯執委選舉安排在最后,原因就在于只有明確了一個地區有多少人當選國際足聯理事會理事,才能確定該地區剩下的執委席位還有幾席,并按對應人數投票。所以,這也是為什么不同地區的男執委人數無法固定的原因。
以東亞區為例,除副主席和女執委各一人外,如果日本的田島幸三、中國的杜兆才兩人當選國際足聯理事會理事,則整個東亞區就只剩一個男執委的名額;如果只有日本的田島幸三一人當選國際足聯理事,則東亞區就需要產生兩名男執委,以確保東亞區在亞足聯執委會中有五席。其他地區以此類推。
另外需補充說明的是,盡管大會尚未開始,在這張圖中不少職位已經可以明確地寫上當選人,因為亞足聯在去年12月1日正式確認報名參加競選的候選人情況后,有些職位就只有一人報名參加競選,于是亞足聯代表大會也就無需再進行投票,而是直接以鼓掌方式確認其競選成功。而標注“競選產生”,則是因報名者至少有兩人,需要通過大會投票產生。
在大會投票環節結束后,新一屆亞足聯執委會執委名單也將就此確定,全新的領導班子也就由此產生。這之后,亞足聯將召開新的執委會會議,對下屬的競賽委員會、裁判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等進行全面調整。
根據亞足聯公布的報名參選的候選人名單,總共有32人報名參加25個執委會委員的競選,涵蓋各個職位。最新消息是阿曼足協主席瓦海布已宣布退出西亞區男執委的競選,也就是目前將呈現31選25的局面。看上去競爭似乎并不算很強,但在部分核心職位上的競爭還是相當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