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籃球協會
張伯苓 Zhang Boling
性別:男
出生:1876年于天津
履歷:1889年考入北洋水師學堂;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1910年組織全國學界運動會并任裁判長,同時發起成立全國學校區分隊第一次體育同盟會(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前身)并任董事;1919年創辦南開大學;1924年發起成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并任名譽會長,1933年后任會長;1951年2月23日,張伯苓在天津病逝,享年76歲。
張伯苓,名壽春,字伯苓。杰出的愛國教育家,創辦南開系列學校,推行新式教育,尤其重視體育,強調“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是最早在中國宣傳并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家,是中國最早、最具影響力的籃球運動推廣者之一,對籃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904年,張伯苓創立天津南開中學。與此同時,他積極進行體育運動的推廣和賽事的組織籌辦。1910年10月,張伯苓等人在南京籌辦了第一次全國學界運動會,張伯苓任裁判長。這次賽事設田徑、足球、網球和籃球等四個項目。
20世紀20年代前后,南開系列學校的學生不過千余名,但體育訓練場地就有48個,其中籃球場最多,達到15個,這在當時全國的學校中是極其罕見的。不僅如此,更建立了打破班級、年級界限,以俱樂部聯賽形式自由結合組成各項運動隊的全新機制。“一校之內運動會團體之發生不可勝數,各班有各班運動會,各會有各會運動會。析而小之有所謂各寢室運動會、私人運動會,擴而大之則有全級聯合、各寢室聯合、各會聯合,諸運動會誠所謂一日之內、一場之中而種類各殊。”
1916年4月,據在南開中學就讀的周恩來主編的《校風》記載:丁二班舉行班級運動會,作為主力隊員,周恩來加盟的“勇”字籃球隊和“勇”字排球隊均獲冠軍。
根據1935年的統計,南開的體育團隊一共有182個,籃球隊有50個,僅次于網球隊的數量,而排球隊也有11個。
在張伯苓的要求下,每個學生下午四點之后一律到操場運動,每周都要上滿至少3小時的體育課。中學規定,體育測驗不及格不能畢業;大學規定,“須習滿三年規定正科體育課程者始能畢業”。他對體育考試還有具體要求,如籃球項目要求1分鐘至少投中7個球。
張伯苓不僅尊重體育教師,對運動隊教練更是非常重視。張伯苓長期聘請體育教育家董守義在南開學校任教并擔任籃球指導。1929年南開大學籃球隊在華北運動會上奪得大學組冠軍后,張伯苓親自接見全體隊員。他說,通過此次比賽,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運動員或一支球隊,在勤學苦練、用心鉆研的同時,還必須有精通技術、富有比賽經驗的教練,指導平時訓練、指揮現場比賽。今天南開隊獲勝,隊員們尤其是5名主力球員付出了很多,但董守義先生的臨場指導和高明策略也是至關重要的。
1928年,張伯苓樂為“籃球尤具特長”的董守義所編著的《籃球術》作序,以為“此書大有裨益于體育界”。
1919年,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此時,南開系列學校聚集了一大批體育人才,其中籃球隊更是長期稱霸全國。1922年,董守義帶領南開籃球隊獲得天津學校聯合運動會冠軍。1923年,南開大學隊奪得第10屆華北運動會籃球賽冠軍。1924年,南開籃球隊獲得天津市籃球賽冠軍。隨后,華北區代表隊以南開隊為班底組隊參加第三屆全國運動會籃球賽并奪冠,該隊有南開大學隊員4人、南開中學隊員4人。1928年,南開中學隊獲得天津市籃球賽冠軍。接著,張伯苓讓該隊以南開大學隊的名義參加1929年的第五屆華北籃球賽高級組(大學組)比賽,最終成功問鼎。同年,南開隊受邀訪滬,張伯苓率領,董守義擔任技術指導,連戰連捷,尤其是先后戰勝了美國海軍陸戰隊籃球隊以及菲律賓圣提托馬斯大學冠軍隊等國外勁旅。回津后,張伯苓特制“為國爭光”銀質獎章一枚,鐫明:“戰勝滬江、西青、匹滋堡及菲大紀念”,并以南開學校師生名義贈董守義惠存。再后遠赴東北,亦全勝凱旋。南開籃球隊名聲大振,以唐寶堃為首的5名球員也獲得了“南開五虎”的美名。
1930年,南開籃球隊獲得“萬國籃球賽”冠軍。同年4 月,該隊代表天津參加第四屆全國運動會籃球賽并奪冠。5 月,中國隊以該隊為班底組建,赴東京參加了第9屆遠東運動會。
鑒于“一是官方不重視,不投入;二是體育用品都是舶來品,價格昂貴”的業界現狀,1921年,張伯苓以幫助籌措資金、保留教職為條件,鼓勵南開中學音樂教師孫潤生創辦“利生制球廠”。這是中國第一家體育用品廠。張伯苓對孫潤生說:“我們中國人早就該有自己的體育用品了。你如果真的能研制成功,不僅能節省體育開支,而且還能為國家爭得榮耀。”張伯苓建議他先從研制籃球入手。
張伯苓對中國籃球認識很深而期許極高。他承認“籃球方面,與美國相差甚遠”,但在1931年3月第七屆華北籃球比賽會的開幕演講時明確提出,“應以戰勝世界為目標,得到中國在國際間的地位”。
張伯苓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宣傳與推動,更是影響深遠。
早在1907年,張伯苓就曾在公開場合呼吁中國參與奧運會。1931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中國奧委會。1932年,在張伯苓等人的積極爭取之下,中國第一次派出劉長春、宋君復兩人參加在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1936年,在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將籃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中國立即組隊參加。賽前,張伯苓親自率董守義等選拔隊員,張伯苓在4月24日接受《益世報》采訪時表態說:“籃球隊員之參加事項,雖有一部分人提議重新選拔,但已早經選定,已決定絕無變更.....”這支男子籃球隊后來在奧運會第一循環的比賽中戰勝了法國隊,成為中國奧運史上的一個亮點。1949年之前,中國曾三次參加奧運會,兩次都有籃球隊的身影,這與張伯苓的積極推動有至關重要的關系。
1945年9月7日,張伯苓在重慶主持召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常務理事會。經會議議決,提出《爭取1952年第15屆奧運會在中國舉行案》。
2008年8月,第29屆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中國男籃晉級八強,中國女籃躋身四強,不僅實現了張伯苓百年前的奧運夢,也實現了他執著的籃球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