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弈桑
在剛剛從世界第一寶座上掉下來后的第二天,德約科維奇就宣布結(jié)束了同教練瓦伊達的合作關(guān)系,不過這個決定是在去年都靈總決賽之后就已經(jīng)做出的,只是選擇此時才對外公布,兩人已經(jīng)攜手在網(wǎng)壇奮戰(zhàn)了近15載,而如今一段師徒佳話終于畫下句點。
德約在聲明中說:“在我職業(yè)生涯最重要和最值得紀念的時刻,馬里安一直陪在我的左右,我們一起達成了不可思議的成就,我非常感謝過去15年里他的友誼和付出,雖然他不再是團隊中的一員,但他永遠是我的家人,我對他所做的一切都感激不盡。” 瓦伊達也表示,今后無論是場內(nèi)還是場外,他都會給予德約最大的支持。
雙方釋放出這個消息的時間確實值得玩味,畢竟本周一德約的世界第一位置剛剛被梅德維德夫取代,這很容易讓外界展開一些聯(lián)想,所以才會特別強調(diào)這個決定是在去年底就作出的,至于為什么現(xiàn)在才公布,大概是因為如果年底就公布,可能會影響德約澳網(wǎng)的備戰(zhàn),雖說那時候還不確定能參賽,但還是要把這種場外因素降到最低。
后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鑒于德約在澳洲賽季的種種經(jīng)歷,確實也不太適合對外公布這個消息,當時瓦伊達還對媒體發(fā)聲力挺德約,而現(xiàn)在當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德約也打了今年第一個比賽,或許到了公布消息的最佳時機,而德約團隊的其他成員保持不變,雙教練團隊將變成了伊萬尼塞維奇獨挑大梁。
盡管網(wǎng)球選手和教練其實是雇傭關(guān)系,用“師徒”和“恩師”這樣的詞匯沒有那么恰當,但是如果你知道瓦伊達和德約的故事,把他稱作是“恩師”是毫不為過的,相信德約自己也是這么想的,2006年紅土賽季兩人開始合作時,德約甚至還沒有完全嶄露頭角,然而當年七月他就在荷蘭拿下了生涯首座ATP冠軍獎杯,從此開啟了一路狂奔的模式。
從2008年澳網(wǎng)首奪大滿貫,到2010年為塞爾維亞拿下戴維斯杯,再到2011年溫網(wǎng)奪冠登頂世界第一,德約所有這些重大時刻都是由瓦伊達輔佐完成的。當然兩人也可以說相互成就,在執(zhí)教德約之前,瓦伊達并不是一個多么有名的教練,而現(xiàn)在相信只要他愿意再度出山,就會成為所有球員爭搶的對象。
當然,兩人的合作也不是一帆風順。2013年在職業(yè)生涯陷入一個瓶頸期時,德約請到了貝克爾加盟團隊,說是和瓦伊達組成“雙教練”模式,但實際上貝克爾才是團隊的新核心,而瓦伊達甘愿退居二線,這種大度也不是一般人能樂于接受的。最終也證明了瓦伊達這種“犧牲”是值得的,貝克爾的到來幫助德約實現(xiàn)了連奪四大滿貫和全滿貫偉業(yè)。
不過,在2017年德約因為傷病問題來到低谷后,他主動選擇和所有原團隊的核心成員分手,其中也包括瓦伊達,而轉(zhuǎn)投阿加西的麾下。但后來證明這段合作并不成功,最終在2018年,德約再次將瓦伊達召回團隊當中,而瓦伊達也“不計前嫌”,在德約最困難的時候回到了他的身邊,并幫助他在當年溫網(wǎng)重奪大滿貫并且鎖定年終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在離開德約這一年里,瓦伊達并未選擇執(zhí)教其他球員。
2019年德約讓伊萬尼塞維奇加入團隊,再次和瓦伊達組成了雙教練模式,不過這一次和貝克爾時有所不同,兩人基本上是各有分工,每人負責兩個大滿貫,這種合作方式在過去幾個賽季被證明是非常高效的。由此也不難看出,無論是獨挑大梁,退居二線,還是協(xié)同分工,甚至是當?shù)录s鬧脾氣要分手時,瓦伊達都任勞任怨地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
所以這么多年下來對于德約來說,相比于教練瓦伊達更像是心靈導師或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只要瓦伊達在,無論是德約還是球迷都會感到安心。而此刻德約所面臨的困境,或許不亞于過去的幾次危機,不同的是這次更多是場外的因素,而少了瓦伊達這個“定海神針”的陪伴,對德約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不知道他能否順利挺過這個“多事之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