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述評
1月20日,新組建的中國女足在印度進行第20屆女足亞洲杯小組賽首輪比賽中,4比0輕松取勝中國臺北隊,“霜妹子”梅開二度。這是一個意料中的結果,更確切地說,這場比賽甚至包括隨后的兩場小組賽,其實都是中國女足的“熱身賽”。
熱身意味更濃
本場比賽是中國女足重新組建后所進行的第一場比賽,盡管是亞洲杯這樣的正賽,而且本屆亞洲杯賽又是2023年女足世界杯賽的亞洲區預選賽,但實際上,由于目前亞洲女子足壇呈現“五強之爭”,即除了中國女足之外,亞洲范圍內能夠算中國女足真正對手的也就只有日本隊、澳大利亞隊、韓國隊以及朝鮮隊,未來世界杯出線的名額是“6+2”(包括東道主澳大利亞隊在內),因而,女足的出線壓力并不算大。也正因為此,女足可以以一種相對較為輕松的心態來面對。更何況,本場比賽開始僅僅2分鐘,女足就獲得了一個點球機會,王霜順利打開勝利之門。
說這場比賽更像是一場“熱身賽”,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疫情影響,中國女足在東京奧運會之后,連一場像樣的國際比賽都未曾參加過。雖然在出征印度前,女足姑娘們在上海進行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準備,但只是與上海當地的青少年梯隊進行比賽,這與國際熱身賽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相比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等這樣的亞洲女足強隊利用國際足聯指定的女足國家隊比賽窗口不斷安排熱身賽不同,中國女足其實需要正式的國際比賽來真正檢驗隊伍,無論是球隊的技戰術指導思想、隊員相互間的磨合等等。而這次亞洲杯女足賽與中國臺北隊、伊朗隊以及東道主印度隊同組,其實恰好就是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所以,與中國臺北隊的比賽盡管重要,但畢竟對手整體實力不強,所以某種程度上也就扮演了熱身賽的角色。能夠以一場4比0的大比分拿下,對隊伍的磨合很重要。
新變化待檢驗
恰恰是因為像是熱身賽,而且又是女足在新帥水慶霞指揮下第一次正式亮相,因而,外界自然會拿這支新女足與先前的隊伍進行比賽。除了眾多老隊員、主力球員回歸之外,其實在技戰術安排以及人員使用方面,水慶霞麾下的這支新軍在不少方面還是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變化與嘗試。
譬如,在整條后防線上最大的變化就是左后衛位置,姚偉成為了首選。而先前,姚偉一直被安排在防守型中場位置上,但姚偉在以往比賽中時常成為對手重點“打擊”對象,進而出現致命失誤。所以,此番就像她的弟弟姚道剛在國青、國奧隊那樣,被從防守型中場位置改到了左后衛位置。因中國臺北隊的攻擊力一般,因而姚偉尚未經歷真正的考驗。
但最大的變化還是王霜的位置。在先前的女足國家隊中,王霜被安排到442陣型中的右前衛位置上。但水慶霞在本場比賽中,將王霜推到前面,與王珊珊一起搭檔擔任雙前鋒,在場上的位置稍稍拖后。這個變化讓王霜在場上的活動更自由、區域與范圍也更大。而張馨則被安排到了右前衛位置上,且也收獲了本屆賽事中的第一個進球。
至下半時,中國女足又嘗試了新的打法,將李影替換出場,嘗試力量型踢法。而剛剛從英國趕到的唐佳麗在下半時替補出場,也是為了適應大賽的氣氛、尋找比賽感覺。值得注意的是,唐佳麗雖然前往英超效力還不到半年時間,但在處理球、球速等方面,已經可以看到積極變化。這恐怕也是解釋了為什么中國球員需要多走出去的原因。
不管如何,中國女足第一次亮相,交出的答卷是令人滿意的,但這只是一個開始,尚未到能夠得出某種結論的時候。不過,一個好的開始,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接下來,讓我們再耐心看看中國女足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