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嚴益唯
女足在東京奧運會的前兩場小組賽中戰績不佳,聯系到這次飽受質疑的奧運參賽名單,于是大家紛紛將矛頭直指主教練賈秀全。但是,從記者了解的情況看,禍害女足的真正元兇,是一項遮遮掩掩推出的全運新政:女足奧運隊結束奧運會比賽后,全隊將參加全運會的比賽。這一奇葩的新政,在女足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在這一新政下,女足參賽名單已經不是一個主教練團隊可以完全決定的,來自一些省市體育局之間的博弈,會對這份名單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女足不能以最強陣容出戰奧運就是必然。這聽上去實在匪夷所思,但如此吊詭的事的確已經發生。
7月15日,第十四屆全運會足球項目決賽階段比賽舉行了抽簽儀式。其中,女足成年組的分組中,非常突兀地出現了“奧運組合隊”。原來,參加東京奧運會的22名女足球員,結束奧運會的比賽后,將以“奧運組合隊”的名義參加全運會,比賽的時間為9月16日-9月25日。
更加吊詭的是,組委會竟然沒有對如此重大的新政進行任何解釋。國字號球隊參加以地方為參賽單位的全運會本來就是不倫不類。組委會至少也應該解釋一下:一旦“奧運組合隊”奪冠,該項目的金牌該如何計算。實際上,在圈內人士看來,“奧運組合隊”在全運會上奪冠是毫無懸念的。那么一旦奪冠,金牌算誰的呢?
雖然官方沒有公開給出解釋,但是據說內部已經定下了一個如何劃分全運會金牌原則:一旦“奧運組合隊”在全運會上奪冠,那么進入東京奧運會名單的球員注冊地的省市將分享這些金牌。一個球員算一枚金牌,但每個省市不超過兩塊金牌。
這個新政據說得到了各地方體育局的支持。因為即便上海、江蘇這樣全運會女足奪冠熱門,實際上也不能確保一定能奪冠。但是,“奧運組合隊”在全運會上奪冠,基本上板上釘釘,只要貢獻了兩名或兩名以上女足國奧球員的省市,在奧運名單宣布的那一刻起,等于已經將全運會女足的金牌收入囊中了。
這一新政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吉林。因為吉林女足根本沒有進入全運會女足成年組的決賽,但是因為正好有兩名球員入選國奧隊,吉林相當于已經鎖定了全會女足的金牌。除此之外,天津、湖北和廣東也都是受益者。
據媒體的統計,中國女足奧運會22人名單中,有5人的國際A級賽事出場次數是0場,其中就包括了兩位來自吉林的球員。但是,她們在國奧隊的前兩場比賽中都獲得了上場的機會。有消息人士稱,因為全運會女足金牌分配方案還有一些細節沒有出來,球員在奧運會上的出場時間可能也會影響金牌的分配。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圍繞這支中國女足的種種奇聞其實也就不難理解了。比如,奧運會練兵之說,雖然有悖于常識,卻與以上的新政毫無違和感。各省市在參與國奧名單的博弈時,只要能夠把自己人塞進去就好。這樣博弈出來的名單,當然不可能是最強的中國女足,就只能是練兵了。
一些有國際大賽經驗,技戰術能力出眾的球員落選,正是這次中國女足被詬病最多的。賈秀全曾經對這份奧運名單如此解釋:這22個人對于此次奧運會來說是最合適的。但,效力于上海女足的贊比亞前鋒班達卻不買賬,她在自己的社交賬戶上對此提出質疑,她寫道:“你在跟我開玩笑嗎?”疑似為落選國奧隊的上海隊友仗義執言。班達在對陣中國女足時上演帽子戲法,更讓她之前這番質疑顯得底氣十足。
全運會的存在,讓各地的體育部門不惜投入大量的資源參與競爭。這本可以推動基層體育的發展。但是,各地為了奪取錦標不顧一切的博弈,一旦反過來嚴重干擾了國字號球隊的人才選拔,就必然會造成一些人才的浪費,甚至出現劣幣驅良幣的逆淘汰。這一幕,正在中國女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