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當我看到《每日郵報》對拉什福德斥資數百萬英鎊購買數套房產的報道,并沒有太多興趣往下讀。
在很多年以前,此類報道對于提高外語閱讀速度會有幫助。但很快他們對提升閱讀速度也不再有幫助,因為看過標題你就知道他們在說什么,讀下去完全是浪費時間。
事實上,球員置產保值自己身家,地產是一項較為穩妥的投資。在歐洲購置房產不會有太多炒作空間,同時也面臨各種保護政策帶來的稅務負擔,但對于缺少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投資的球員群體來說,卻又是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幾乎就是曼奇尼不久前接受《晚郵報》財經副刊采訪時的原話,當時孔蒂剛剛被騙3000萬歐元。曼奇尼說他自己也犯過不少錯,但他很快就搞清楚怎樣的理財方式對于球員來說才是最安全合理的。
然而,當我不久以后讀到拉什福德對《每日郵報》的憤怒,才明白自己漏過了一篇陰險惡毒的文字。
拉什福德在推特上寫,“我23歲,出身貧寒。我需要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未來。因此我在2020年初決定開始加大在房地產業的投資。請不要在報道此類故事的時候搭上‘ 慈善活動家(者)’的標簽。”
我完全理解拉什福德的憤怒,就算是英國小報習慣把球員置產等內容當成賣點,連同搭上拉什福德熱心倡議和領導的慈善活動,就是一種純粹刻意的丑化了。
而且這也符合《每日郵報》的風格,或者說英國小報的一貫風格。他們喜歡把足球運動員,尤其是出身貧寒的球員,刻畫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家伙。他們總是喜歡豪車,喜歡整容隆胸美女,喜歡到處撒錢、日夜尋歡。
最下流的小報如《星期天體育》(其實和體育沒啥關系,里面全是裸女)會時不時爆出某個英超球員涉嫌強奸之類的消息,然后就沒有了下文。
小報最喜歡的是加斯科因這樣的人物,完美地符合他們對(出身貧寒的)球員所構建的典型形象。加斯科因如果放到南歐,他頂多也就是一個愛尋歡的特里斯坦或者愛搞怪的卡薩諾,不太會成為英國式的負面典型。
但在英國不一樣,這種負面典型的結局都是小報所預設好的:生于貧窮,因此有先天的愚蠢,因足球成為暴發戶,卻不懂珍惜,迅速擁抱各種早夭的理由:酒精,毒品,爛性。當然,偉大的“G8”加扎還活著。
拉什福德也出身貧寒,他的形象顯然和此類媒體尋找的球員模子大相徑庭。我去關注了拉什福德的社交媒體賬號,感覺他擁有索林、薩內蒂等南美球員一樣強大的社會意識和同理心。他有很多的精力花在參與和關注幫助貧困小孩的吃飯問題。
拉什福德的社會意識和《每日郵報》這份右翼民粹小報的立場完全對立。拉什福德是在間接地告訴世界,在英國有很多窮小孩餓肚子。他本人感謝幼時學校或友人家庭提供過膳食。因此也致力于讓像他一樣處境的窮小孩有口飯吃。
所謂英國式的“紡錘型社會”實際也是一種自我標榜,社會中下層的界限并不是那么鮮明,生活拮據的家庭面臨的困難并非常人所能想象。而《每日郵報》這樣的媒體致力構筑的圖景,是本島人民大都生活安康,唯一的毛病是愛喝酒和亂搞。
同時,《每日郵報》極其善于讓人相信貧窮問題、教養問題、種族歧視這些破事兒都是外國人、有色人種、第三世界才有的。很可憐的是中國很多自媒體靠扒這個小報當飯吃,有意無意地幫助英國人傳播著這樣的意識形態。
這些中國戀英自媒體就像螞蟻一樣被英國小報玩弄,他們大多數時間抄襲搬運英國人丑化世界的文章,偶爾遇到英國小報報道某個外國人辱華,他們就像被打了雞血,“你們看!你們看!外國人都看不下去了!”然后再遇到同一份英國小報辱華,他們盡管也會很憤怒,但仍然會堅持在世界觀基本立場跟風英國人,繼續奉這些小報為衣食爸媽。
拉什福德的社會意識和當今英國政府的路線是對立的。鮑里斯·約翰遜是保守黨里的保守黨,他把一切都捆綁到脫歐上,英國社會福利變差?沒關系,約翰遜說,脫歐了就好了;公立醫療系統抱怨越來越多?沒關系,約翰遜說,脫歐了我們會有全世界最好的醫療。結果新冠一來,他就趕緊喊大家群體免疫了。然后他自己得了新冠并且ICU三日游,英國又改變策略,學習歐洲搞lockdown,這就是歐洲防疫故事中最滑稽的一個案例,被媒體稱為“英式大轉彎”(UK-Turn)。
全域封禁帶給普通人的壓力是巨大的。拉什福德發現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像自己過去一樣需要學校免費午餐的小孩家庭,由于學校關閉,孩子們必須留在家里,在疫情中生活極其困苦。
“我媽媽工作非常辛苦,但她掙到的錢還是不夠讓我們吃到午晚餐。孩子們需要免費的學校午餐,這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人道問題”,6月份,拉什福德這樣致信首相。
約翰遜一開始并不想接受為這筆支出買單。但曼聯球星親自寫信,輿論壓力是巨大的,最后約翰遜妥協,撥款1.2億英鎊給資助貧困學生的“Covid Summer Food Fund”計劃。
拉什福德并不是一個沽名釣譽的球員,他帶著巨大的恒心和毅力去參與社會活動。英國政府態度來來回回,這不是問題,拉什福德一邊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發動社會捐助,一邊持續給約翰遜施壓。
他最近取得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是征集到超過100萬人的簽名,請求政府在冬季為窮困家庭(小孩)提供援助。在疫情第二波席卷而來、很多人工作受到嚴重影響的背景下,這樣的援助格外重要。約翰遜又是在抵制之后突然UK-Turn,打電話給拉什福德表示同意。
《每日郵報》的刻薄報道引發拉什福德憤怒以后,嚴肅媒體《衛報》罕見地為球員發聲,并發出警報。
《衛報》評論員Jonathan Liew指出,拉什福德的問題是激怒了保守黨政府,“你不可能把一個保守黨政府搞得很尷尬,自己還啥事兒沒有。”
在《衛報》看來,英國的保守力量早就在社交網絡上以“攔下拉什福德”為名發起集體行動,瞄準了這個年輕、黑皮膚、出身勞工階層的球員,他們無法接受拉什福德成為窮人的代言者,“如果拉什福德被允許,還會有多少人效仿他?”
《每日郵報》的打壓行動體現的是英國社會對待有色人種窮人的潛規則,這些人只能通過規定的幾種方式取得成就,例如踢球、田徑,規定方式之外的黑皮膚窮人,就別談什么社會門路,他們活該被貼上“懶窮偷”的標簽。“都是窮光蛋出身,憑什么拉什福德比加斯科因知書達理那么多?”
讀到這些,你們為拉什福德擔心嗎?
不必擔心。見過拉什福德在球場上的過人沒有?就算過不去,也不會妨礙他下一次的嘗試。勇敢的人,都有一顆不怕挫折的心。
支持拉什福德,最好的方式是取關那些長期扒食英國小報、傳播歐美右翼民粹惡毒世界觀的中文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