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評論員葛愛平述評
足球場上經常有這樣的“定律”:你浪費了機會,就會受到懲罰。
昨天120分鐘結束前最后1秒,申花獲得全場比賽最好的一個得分機會:
楊旭射出的單刀球正中門將下懷。
一個本來可以殺死比賽的機會丟失了,不得不進入點球決戰。
隊長莫雷諾第一個上場就踢出了角度和力度都疲軟的球,被撲住。
上港門將陳威全場表現最好的時間,竟然是挨得那么近,10分鐘內的兩次撲救,就把申花隊送出4強圈。
楊旭是今年轉入申花的,他在場上一直很努力,但作為一個前鋒,就缺一個運動戰進球。昨天這個進球本來可以讓他在懷疑聲中坐穩位子的,結果卻再度失去,難怪賽后他哭得那么傷心。
莫雷諾有傷,下半時才上場,也很勉強。雖然他意識在,但身體跟不上。他上場后前場拿得住球,也有了幾次攻門,但一看就是接不上力。如果平時有這么幾次機會,應該會有斬獲。
昨天申花隊長太背運氣,踢進了兩個球被判越位,沒有越位的點球卻沒踢進。
申花和上港昨晚的“中超杯賽”四分之一決戰踢得緊張激烈扣人心弦,上港淘汰申花笑到了最后。
從紙面實力上講,中超第一階段積分最高的上港,晉級四強很正常,但是看了這兩支隊伍的兩場背靠背的比賽。覺得并不完全如此。
繼首輪0比0,兩支隊都打出了進攻和防守的最高水平后,昨天晚上的第二場比賽,出乎意料的以另一種方式呈現了:
申花隊一改首場的死守,完全以一副咄咄逼人的進攻姿態出現,并在前15分鐘,幾乎壓著上港。
上港完全沒有預料。他們繼續擺出老陣式,四大外援齊上,滿以為這一場最大的問題,是怎么才攻破申花的大門,卻不料想對方竟然全場緊逼,圍攻自己的大門,有點被打蒙了。
申花隊的逼搶不是虛晃一招做樣子,而是真的用盡全力,一得球整個戰線便一齊向前推進,全隊的執行力出奇地堅決。
申花的打法與上一場迥異,人手也換了一些,4個外援名額只上了姆比亞一人,其余全是本土球員,其中還有幾個不怎么上場的,這一變化讓人看不懂,老崔這是想干嘛?
申花年年轉會滿載而歸,但替補席的球員,很難說哪一個有絕對實力。本賽季最成功的轉會是門將曾誠和中衛姆比亞,這也是這兩位坐穩鐵打主力位置的原因。
今年申花轉會的口號變為“老將是個寶”。老將雖然比賽經驗豐富,但身體狀態和持續比賽能力不及,總不能一場換一個老將吧。但申花就是這么干的。第二回合申花陣容之變,也是這個原因。
幸運的是,今年的中超聯賽杯賽制,減少了那么多場次,換作往日,再多的替補席也不夠用。
另外,申花昨天只上了一外援,上一場上了兩外援,絕對不是實力太強不屑用足外援名額,而是外援不堪之用!
相比之下上港輕車熟路,以不變應萬變,一招鮮吃遍天。
事物總有兩方面。
上港老人馬形成固定套路:本土球員跑龍套,四大外援作連接,這樣的踢球方式久了,本土球員就沒有了創造力,按部就班操作,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而刻板的套路也易被對手掌握。
90分鐘,120分鐘,申花的表現好過上港,如果關鍵時刻的處理得當,是不需要踢點球。
但是,足球比賽的勝負,考的是綜合分,不是你數理化學得精,就能走遍天下的。
申花昨天的比賽,確切地說是所有的比賽,最缺的位置不是前鋒,而是中場調度。如同上港的奧斯卡和當年恒大的孔卡。
但是,申花近些年來轉會眼睛只盯著前鋒,以為再有登巴巴馬丁斯就能搞定一切,這是完全錯誤的。
就拿本場比賽來說,申花進攻的次數和比賽的狀態超過上港,但是前場的有序性卻不如對手,這就是兩隊最大的差別。
如果此時有一個調度者合理分配、指揮全隊的火力,結果也許就不是這樣了。
最后說一說主裁判馬寧。
剛聽說馬寧從大連馳援蘇州,執吹這場德比,有點詫異。
馬寧之于上海德比有過一段難以忘卻的往事。2015年那場比賽場上的一團亂麻,對于主裁判來說,最最起碼的評論,也是控制能力不夠。
此次如此重要和敏感的比賽再將馬寧請來,什么用意呢?
比賽的結果證實了這些想法或許是多余的。
120分鐘的比賽,馬寧一改幾年前的黑臉和掏牌的高頻率,吹罰和尺度掌握也基本中規中矩,比賽控制得也不錯。
唯一可以商榷的地方,是點球的判罰,同樣的情況上半時也有一個,但沒有判。
也許是電視機上的回放還不夠清晰,是我看走了眼。
總之,這場德比戰對得起所有的觀眾。
祝賀上港晉級四強,也為申花的表現點一個大大的贊。
特別建議申花:明年轉會窗口開,引援目標應該只有一個:中場。
足球就是足球,是有其規律的,“青春風暴”和“老將是寶”的歌,不要再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