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北京時間11月20日下午,中國足協官網發布通知,要求各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暫緩簽署國內球員工作合同。隨后,有消息透露新賽季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聯賽都將限薪,中超本土球員稅前年薪不超過1000萬人民幣,國腳可增幅20%,達到1200萬元人民幣。不過和韓日聯賽對比,中超本土球員頂薪的數字還是太高。
在2018年中國足協俱樂部財務控制與管理國際研討會上,日本J聯賽東京FC俱樂部規劃部長小林透露,J聯賽日本球員的頂薪大約為300萬人民幣。不過也有媒體報道,小林所說的數字并不準確,因為遠藤保仁這位J聯賽本土頂薪球員,年薪大約為1100萬人民幣。
而同樣是2018年的數據,該賽季韓國K聯賽本土球員年薪最高的是高中鋒金信煜,約為984萬人民幣,目前金信煜已經效力于中超球隊上海申花。也就是說韓國和日本聯賽中,不管是國腳還是非國腳,頂薪都在1000萬元人民幣上下。
如果僅僅從數字來看,似乎中超頂薪限制到1000萬人民幣也符合情理,因為和韓日基本相同。不過眾所周知,韓日是亞洲足壇水平最高的,兩國國家隊是世界杯常客,而且經常有不俗的表現,上屆世界杯日本在16強戰將奪冠熱門比利時逼入絕境,韓國小組賽掀翻了衛冕冠軍德國。
即使是韓國和日本國內聯賽整體資金投入遠不如中超,外援實力和中超相比差距巨大,眾多高水平球員紛紛登陸歐洲聯賽,但韓日球隊在亞冠聯賽中依然有很強大的競爭力。亞冠歷史上,韓國球隊一共17次打進決賽,11次奪冠排名第一,日本球隊10次打進決賽7次問鼎排名第二。中國球隊則只有5次打進決賽,3次獲得冠軍(恒大2次,遼足1次)。
本賽季,浦和紅鉆雖然在J聯賽中陷入掙扎,但卻在淘汰賽中接連擊敗上海上港和廣州恒大中超雙雄,三年內第二次殺入亞冠決賽。因此從球員實力,以及兩國聯賽和國家隊水平,經濟發展程度來看,中超的本土球員頂薪都應該低于1000萬人民幣才對。
數據顯示,2018年韓國人均國民總收入約為22萬人民幣,日本約為31.5萬人民幣,中國只有7萬人民幣。雖然不能單純比較人均收入和球員頂薪的倍數,但至少是一個衡量標準。日本頂薪球員是人均收入的約35倍,韓國是44倍,中國則達到了約143倍。
文/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