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深度或成足協杯決賽關鍵 冠軍誘惑無視“死亡”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北京報道
今年中國足壇的年度大戲足協杯決賽第一回合角逐昨天(25日)晚上在工體上演。盡管北京國安隊很希望像足協杯前兩輪那樣利用主場優勢鎖定勝局,在時隔9年之后再一次拿個冠軍,但1比1的結果讓客場作戰的山東魯能隊重新掌握了主動。
精彩對攻有點遺憾
在中超聯賽大幕落下兩周后再進行這次足協杯決賽,多少會影響雙方的競技狀態,但也給雙方以休養生息的機會。因而,本場比賽中,雙方都是以較為完整的陣容出戰,也使得這場冠亞軍決賽第一回合的比賽能夠踢出高水平。應該說,比賽開始后,雙方的攻守轉換節奏都較快,而且雙方都以進攻為主。即便是魯能隊強調防守,但也不保守。所以,整場比賽還是顯得較為流暢,都在比賽中創造出了很好的機會。
唯一遺憾的,就是雙方在創造出不少機會之后,似乎欠缺了一些運氣,導致沒有運動戰中進球。而雙方的進球又是有爭議的點球。實際上,如果本場比賽中的進球是運動戰而非通過點球,則本場比賽的觀賞性或許可以得到更進一步提高,尤其是,魯能隊在最后階段獲得的機會更多。
從雙方的技戰術安排來看,這場比賽其實也從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么今年國安隊在對陣魯能隊的三次交鋒中無一取得勝績,即便是包括兩個主場。在今年中超首輪賽事中,引援力度前所未有的國安隊在客場被魯能以3比0完勝,遭遇“一悶棍”。回到主場后,依然只能是1比1言和。本場比賽中,魯能隊在戰術安排方面針對國安隊中前場喜歡走中路、而放棄兩個邊路的特點,采用442的收縮策略、將整個防線壓縮在禁區前沿中路,使得國安隊無法打出流暢的配合。盡管國安隊也曾試圖通過兩個邊后衛的助攻去威脅魯能球門,但因為缺乏強有力的邊路攻擊手,因而效果并不理想。而魯能在反擊過程中,明確就是采用高舉高打的策略,讓高中鋒佩蘭作為支點、吸引國安防守球員,并由佩蘭周圍的隊員完成最后一擊。這樣的安排,讓國安主帥施密特賽后也不代表承認:防守魯能實在太吃力。
更為重要的是,盡管從被抽調的U23人員數量來說,魯能隊遠多于國安,但魯能替補席上依然有“牌”可打。而在人員配備方面明顯存在短板的國安,本場比賽除了首發11人之外,更加無人可用。所以,李霄鵬連續換上劉洋、周海濱等球員,都可以在比賽后期發揮重要作用,而原本在用人方面就一直頗受外界詬病的施密特則只能是疲于苦撐。這或許將是未來第二回合比賽中更為不利于國安的地方。
不懼死亡才能奪冠
五天之后,魯能將回到濟南主場迎戰國安。理論上,魯能隊客場有一個進球,這顯然使得魯能隊成為最終奪冠的大熱門。但是,客場一個進球未必就是多大的優勢,畢竟國安隊擁有很強的攻擊力。在主場未能取勝的情況下,國安實際已經被逼上了絕路,因而做客濟南恐怕從一開始就將繼續全力進攻,發揮自己的優勢、爭取進球,從而將魯能的客場進球優勢化為烏有。也就是說,雙方第一回合1比1的比分其實算不上什么優勢。
實際上,對魯能而言,真正的優勢還是在于足夠的板凳深度,這是國安隊無法相比的。而且,施密特始終將于大寶鎖定在中后衛位置上,忽略于大寶在進攻中的特長與優勢,這或許可以讓魯能隊更好地利用這一點。從工體的第一回合比賽來看,魯能隊的高空優勢相當明顯,在第二回合比賽中,魯能隊如果將優勢最大化,將會令國安繼續“吃盡苦頭”。這也許是國安隊在未來四五天內必須要拿出對策的地方。
盡管不斷有人戲言,奪取足協杯賽冠軍的隊伍將進入明年亞冠聯賽小組賽的“死亡之組”,但是,是否進入死亡之組是明年亞冠賽場上的事,而足協杯賽冠軍的誘惑要遠大于此,畢竟也是今年中國足壇的一個有分量的冠軍。不管對魯能還是對國安而言,恐怕首先應該是不懼死亡、才能最終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