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自拍亚洲色图,午夜av成人,国产亚洲精品激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誰愿女子不如男......WNBA超巨一年只掙10萬刀?

殳海08-31 11:34

8月,一個氣候上無比炎熱的月份;8月,卻也是北美體育界相對冷清的月份。

每年的這個時候,四大職業聯盟只有MLB的球手們在揮動球棒,其他來自籃球、橄欖球、冰球領域的天才,都在忙著厲兵秣馬,等待著新賽季沖鋒號的吹響。

WNBA反季節而行,把季后賽安排在了這個時間段。作為北美唯一專為女運動員創辦的職業體育聯盟,她們走的顯然是一條搶占淡季市場的路線,趁著NCAA、NBA都還沒有正式開賽,希望有更多籃球迷能夠將目光投向女籃賽場。

感謝戴安娜·陶樂西,36歲的她不久前剛剛加冕WNBA季后賽歷史得分王,近日就又在WNBA半決賽中瘋狂操作。她率領著5號種子菲尼克斯水星作客挑戰頭號種子西雅圖風暴,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陶樂西在關關鍵時刻大發神威,她在第四節拿下全場28分中的14分,其中在最后2分鐘更是連取11分,其中3記絕命三分更是一個比一個艱難,連電視機前正在看比賽的科比都立刻在社交媒體上發出感嘆:“陶樂西正在上演歷史最佳級別的演出!”

更美好的事情是,當她投出第3記超難三分,將比賽送進加時的時候,在她身前死死貼防的不是別人,正是她的大學隊友、如今也已經37歲的蘇·伯德。蘇·伯德回首看著皮球飛向籃筐,當目睹球刷網而過后,伯德帶著燦爛的笑容拍了拍自己的老朋友——這是為老友發揮神勇而感到喜悅,也是偉大英雄家之間可貴的惺惺相惜。

在這個畫面背后,唯一讓人感到難過的事情是:陶樂西這樣WNBA歷史級別的巨星,本賽季的薪資收入是115233美元,而在NBA,一個沒有任何職業經驗的菜鳥即便簽下底薪,收入也是陶樂西的7.5倍。

偽造的言論

真實的呼聲

這就是女子籃球世界在美國的現實:陶樂西是讓科比為之歡呼的英雄,但如果只領WNBA這份薪水,她很可能活得還不如普通人,畢竟在加州的部分地區,美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都突破了20萬美元大關。

有關WNBA球員是否掙得太少的討論,其實每年都在按時想起。但有趣的是,近來將這個問題推上媒體頭條的,卻是幾條偽造的言論。

“每天都有一群連球都沒摸過的鍵盤俠,在那胡亂討論NBA。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泰勒·約翰遜這種中等水平的運動員都能掙一年2000萬美元,我們也應該得到更多的尊重。”相傳由WNBA女扣將布萊特妮·格里納說的這一段話,一度在社交媒體上被廣泛傳播,但事實上格里納并不打算把NBA熱火隊球員泰勒·約翰遜當靶子打,這段言論事后被證明是偽造的。

但隨后格里納在作出回應時,卻也順水推舟地說道:“我從沒說過這一切,但我的確認為我們應該得到更好的待遇,我們也并不想一個個都奔赴海外,放棄自己的休賽期。我說過NBA球員掙到了令人瘋狂的薪水,但我不會針對其中某一個人的,而且沒有什么不敬的意思,其實我并不知道泰勒·約翰遜是誰??”

這段否認,其實也沒有否認什么,甚至泰勒·約翰遜還躺著中了第二槍,格里納甚至還強調,“我并不知道他掙多少錢,我只知道我們掙得算個屁。”——算個屁,相比于格里納的原話,其實已經是比較文明的翻譯了。

格里納在女籃球員中算是性情耿直,因此在用詞上也帶有她強烈的個人色彩。并不是每名女運動員都像她一樣說話,但幾乎所有的WNBA球員都在表達類似的觀點,比如來自澳洲的超級中鋒伊麗莎白·坎貝奇,兩個月前也曾經表示:“今天我剛剛聽說,NBA的裁判都比WNBA運動員掙得多,而NBA一支球隊的第12人,可能薪水就超過了WNBA的一支球隊。”

坎貝奇說得太委婉了,事實上NBA一支球隊的第15人,或者說NBA握有正式合同的任何一名球員,他們的薪水幾乎都能抵上一支WNBA球隊。

披上俄羅斯戰袍的

貝基·哈蒙

WNBA薪水收入微薄,也就導致了格里納言論中“一個個都奔赴海外”現象的發生,甚至這個傳統在WNBA由來已久。

在21世紀初,最先向WNBA頂尖球員打開大門的,是俄羅斯女籃聯賽,活躍在北京奧運前后的WNBA超級巨星們,幾乎都有在俄羅斯以及歐洲打球的經歷。還以戴安娜·陶樂西為例:在WNBA,她從2004年以狀元秀身份被選中開始,就始終效力菲尼克斯水星一支球隊,但2005年起她就同時也征戰歐陸,10多年來在歐洲的打球經歷從未中斷,先后效力莫斯科迪納摩、莫斯科斯巴達、費內巴赫、加拉塔薩雷、葉卡捷琳堡等俄羅斯、土耳其的豪門球隊,斬獲榮耀無算,但堅持疲勞征戰、一年效力兩個聯賽的根本動力,還是因為海外聯賽可以帶給她遠比WNBA豐厚的收入。

真正曾引起爭議的人物,是如今已經貴為馬刺助教的貝基·哈蒙。在WNBA她先后轉戰紐約自由、圣安東尼奧銀星兩支球隊,而同樣也在大洋彼岸,2007年哈蒙得到了超級豪門俄羅斯中央陸軍的垂青,對方給哈蒙開出了一份4年200萬美元的豪約,哈蒙顯然沒有理由拒絕。

隨后事情的發展,一度讓哈蒙背上罵名,備戰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美國隊并未將此前一年排名MVP票選第二的哈蒙招入訓練營,反倒是俄羅斯方面為她拋出了橄欖枝,因此此前哈蒙從未代表美國女籃出戰過世界大賽,只要加入俄羅斯國籍就可以獲得參賽權利——當時已經31歲的哈蒙不想錯過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奧運體驗,因此披上了俄羅斯國家女籃的戰袍。

時任美國女籃主帥安妮·多諾萬怒斥哈蒙是一名叛徒,但不料,絕大部分美國民眾卻對哈蒙表示了諒解。“她去俄羅斯,是因為那邊給她開出了遠超WNBA的薪水;她加入俄羅斯隊,是因為美國女籃根本沒有想用她。”沒想到,10年前困擾著貝基·哈蒙的薪水問題,如今依舊沒能得到解決,WNBA球員依舊生活在溫飽線上。

中國,WCBA聯賽成為了世界頂尖女籃球員的新淘金地。多年以來已經有大量WNBA最佳陣容乃至MVP級別的運動員助陣WCBA聯賽,其中“不敗女王”瑪雅·摩爾助陣WCBA新軍山西女籃直取三連冠的故事更是被傳為佳話。這些在WNBA能力可以對標科比、詹姆斯的巨星,如果想要活得滋潤一點,就必須遠渡重洋去到那些陌生的國度。

同工同酬

不可能實現的建議

WNBA球員理應掙得更多的薪水,這不僅僅是女運動員們的想法,曾創下NBA薪資紀錄的斯蒂芬·庫里,近日就作為男球員代表發聲,他親自寫下了一篇文章,小心翼翼地起名為“這是一篇個人觀點”,但其實旨就是為了號召NBA和WNBA之間實現同工同酬——但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放眼全球職業體育,最接近同工同酬的是網球界,女運動員們一直希望在四大滿貫以及更多賽事中實現和男球員完全的同工同酬,但目前也僅有美網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可問題就在于,男球員們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大滿貫賽事,男球手們每輪都是5盤3勝,女球手則是3盤2勝,一場大滿貫男子決賽可能時長要超過5個小時,女子比賽則完全有可能在2小時內解決戰斗。本就不同工,又怎么能夠同籌?

更大的問題還在于賽事本身的吸引力和造血能力:2017年澳網決賽費德勒重逢納達爾,可以引發全球數億觀眾的關注與感嘆,可小威在大量賽事中的單方面虐殺,又如何能夠創造出同樣的商業價值?

庫里的設想是美好的,作為兩個女孩的父親,庫里說,“我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后,沒有人能在她們未來的人生中再設立任何的‘界限’。”這樣的界限曾經存在于種族之間、性別之間,并且在人類發展史中從未真正消失過。

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卻也分外冰冷。就在2018年8月初,ESPN曾經推出過一篇長文,詳細地解釋了“為什么突然增加WNBA球員的薪水要比你想得更復雜”,WNBA球員們和聯盟簽訂的上一份勞資協議會在2021年到期,但雙方都有權在2019年跳出合同展開新的談判,可談判,絕不代表WNBA的球員能夠實現薪水大漲。

WNBA是一個在薪資體系上完全效仿NBA的聯盟,每次勞資協議的談判重點在于勞方和資方在收入中所占據的比例分成,在NBA雖然這個比例屢有調整,但基本都在50/50上下浮動,可現行的勞資協議中,WNBA球員們的工資僅僅占據聯盟收入的22%。

對,這聽上去是一個少得可憐的比例,但ESPN專門報道女子體育的資深記者米歇爾·沃普爾就指出:“在WNBA,進入分配的聯盟‘收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利潤’。NBA是一個高度成熟的商業體,比WNBA多運營了半個世紀,而因為WNBA原本就存在于小市場中,老板們幾乎都是在自掏腰包運營球隊,甚至前幾年都還經常出現負債的狀況。”

甚至,WNBA目前只有12支球隊,全年常規賽只有34場,網球界的那句話又可以搬出來了:“同工都不可能實現,又如何實現同酬呢。”

韋德的贊助

與陶樂西的期望

最近發生在WNBA和NBA之間的另一則故事,是WCBA拉斯維加斯王牌隊塔梅拉·揚,作為球鞋愛好者在登場時穿上了韋德的戰靴。但因為揚沒有贊助合約,韋德的球鞋又并非來自WNBA的官方贊助商耐克,因此揚被聯盟罰款500美元,聽聞這則故事后,韋德慷慨表示“這筆錢我來交”。這是韋德的慷慨,卻也是WNBA球員的辛酸。

陶樂西日前曾經為WNBA球員表達了一個最現實的愿望,她說:“我們這批球員,為了生活已經在海外征戰了10多年,我希望年輕一輩,能留在美國就能掙到錢就好。”

WNBA  /   女籃  /   工資  /   韋德  /   哈蒙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源| 宽城| 芒康县| 海阳市| 东港市| 乌拉特前旗| 南宁市| 吴川市| 莫力| 井冈山市| 社会| 星座| 嘉峪关市| 陇川县| 南汇区| 光泽县| 阿克苏市| 林西县| 大洼县| 南康市| 上杭县| 岳普湖县| 中江县| 乐平市| 安西县| 鄢陵县| 丰顺县| 汕尾市| 桂林市| 沙洋县| 若尔盖县| 灯塔市| 合作市| 泸州市| 星子县| 嘉定区| 哈尔滨市| 渭源县| 桦川县| 佳木斯市|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