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從劉翔到孫楊 從網民到飯圈...

文/安德烈
10年時間,回顧起來,我們能很容易看到社會的進步與反思,以及那些依然解決不了的頑疾的發展與進化。
2008年8月8日,10年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林妙可在全世界面前“演唱”了一首《歌唱祖國》,事后很快被爆出假唱,隨著這場表演而來的,并不是林妙可童星路的崛起,而是幾乎全網群嘲,當時人們忘記了她還只是個9歲的孩子。
這場群嘲綿延10年之久,并且除了“假唱”,還被添加了“胖”、“丑”、“豐胸”等標簽,伴隨了林妙可從9歲到19歲...
十年后,在全網大肆回顧和懷念北京奧運會的時候,彼時的導演張藝謀在一個訪談節目中遺憾:“很懊糟,我當時堅持下也許就沒事了,能不準到哪去?”
2008年8月18日,10年前,是劉翔在北京奧運會110米蘭預賽退賽的日子。劉翔從4年前整個中國乃至全亞洲的驕傲,一下子變成了民族罪人、懦夫、劉跑跑...
更糟糕的是,2012年劉翔退賽的悲劇再度重演,而且愈發悲壯,摔倒、跟腱斷裂以及更加恐怖的輿論風暴。
劉翔,一共參加48次世界大賽,36次冠軍,6次亞軍,3次季軍,1次跑平世界紀錄,1次打破世界紀錄,5次打破亞洲紀錄,3次打破亞運會紀錄;在與傷病的反復斗爭中,劉翔在08年和12年前后又能重新回到世界頂級水準,看看曾和劉翔同場競技過的羅伯斯和梅里特,一屆奧運會的輝煌過后幾乎斷崖式下跌,阿蘭·約翰遜后劉翔是男子短跨又一棵常青樹,只是這一切被退賽淹沒。
劉翔之后,黃種人在男子短道后再無旗幟性人物。
10年后,網友紛紛回來給劉翔和林妙可一句“對不起”,不知這是社會民眾的進步還是一種“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復雜情緒使然。
10年后,當孫楊以一種嚴重違背契約精神的行為出現在亞運會賽場的時候,輿論的風向變了,轉化為對運動員個體的強烈支持,這種支持的背后,是強大的粉絲文化背景,是飯團的崛起,是更加一邊倒和簡單粗暴的網絡文化環境,因為在公眾面前表達變得更加容易了:動一動手指,發發微博就解決了,而且搞不好還會火...
10年,從網民到飯團,民眾表達自我的身份、方式和立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10年前網友們毫無組織和紀律性地謾罵;10年后飯團井然有序地控評。
但歸根結底,從性質上這是對一種惡劣的文化習慣的保留和傳承:即美國作家馬爾科姆·格萊德威爾《異類》里面提到榮譽文化現象。
什么是榮譽文化現象?
為了榮譽,放在10年前非常好理解:林妙可,當著全世界的面代表著中華民族假唱;劉翔,承載著舉國支持的情況下卻輕而易舉地放棄了?
這豈止是榮譽的缺失?簡直是恥辱的加倍!
10年后呢?榮譽文化現象并非投射到家國這樣宏大的背景布上,而是更加具象和個人主義。
最典型和好理解的例子是這個:兩人在一個小飯館吃飯,這邊的人看著那邊那個人說:“你瞅啥?”那邊那個人說:“瞅你咋的!”然后這邊的人說:“哎!出去!”那邊人說:“出去就出去!”于是兩人出去了。打了一會兒一個死了,另一個跑了,最后警察問他為什么把人打了,他說:“他瞅我!”
這種文化現象擱在孫楊這種大眾偶像身上呢?
你說:我不愛吃披薩;民眾:呵呵...
你說:肯德基不好吃;民眾:呵呵...
你說:我不喜歡國航;民眾:呵呵...
你說:我不喜歡周杰倫;飯團:我X!你XX地算老幾啊你不喜歡周杰倫!!!
什么問題?就是飯團已經完全忽略是非因素捍衛榮譽了!其實和10年前的網民又有什么本質區別呢?10年前網民們考慮到9歲的林妙可決定不了真唱和假唱了嗎?10年前網民們考慮到大賽競技水平和傷病不可避免的相互伴隨嗎?
今晚的足協杯半決賽,北京國安將在主場工人體育場迎戰廣州富力,但由于24日工體將承辦TFBOYS的演唱會,為了搭建舞臺,工體封閉了兩個看臺,并且在富力球員踩場期間彩排,嚴重影響了球員的適應場地計劃,隨之而來的,是球迷和TFBOYS粉絲的“撕逼”,上綱上線一點,就像前些日子虎撲和吳亦凡的爭端——直男大戰飯團?
巧合的是:2017年8月8日,一年之前,也是由于TFBOYS的演唱會,中超蘇寧和權健比賽的延期,彼時的球迷和粉絲的爭端,和今晚的相比,毫無二致,看來一年的時間,還無法讓民眾覺醒:我欠XX一個對不起。
10年!從劉翔到孫楊,從網民到飯團。無論身份和立場如何轉變,民眾和輿論的開化程度就是人口素質的投射,在這一點上,我們依然任重道遠,但幸運的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身體力行。
獨立音樂人李志在叁叁肆巡演的每一站幾乎都會發表一段關于普及現場音樂和提高樂迷素質的呼吁:希望你們退場時不要擁擠,把垃圾帶走,注意素質...
不幸的是個體勢單力薄,有時在群體的洪流中不可避免地被淹沒,不過只要初衷是好的,就要相信這個世界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