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協新政改變外援引進 不追大牌買人緊盯調節點

由于足協外援新政的干預,中超的外援引進發生了重大轉變,標王的價格明顯下降,各隊引援的價格緊貼調節點,不再迷戀頂級聯賽的大牌球員,且雙槍加后腰的組合成為主流,盡管如此,今夏的俄羅斯世界杯,來自中國職業聯賽的參賽球員仍極有希望突破以往6人的最高紀錄。
標王價格明顯下降
本賽季中超砸出的最貴轉會費,是國安用4000萬歐元的價格,激活了民主剛果前鋒巴坎布的解約條款,迫使西甲勁旅比利亞雷亞爾不得不將其出讓。但相對于2016賽季前的冬窗,中超的標王價格確實明顯下降,兩年前,蘇寧從頓涅斯克礦工引進特謝拉,上港從圣彼得堡澤尼特及切爾西已經浩克和奧斯卡,花費都超過4900萬歐元,奧斯卡更是創造了中超歷史最高的6100萬歐元轉會費。
引援價格緊貼調節點
由于足協設定了4500萬人民幣的調節費門檻,只要不超過這一價格,就無須繳納調解費用,因此中超各隊在引援時紛紛圍繞調節點行事。回顧今年冬季轉會期加盟中超球隊的所有外援,能夠為足協換回等價調節費的只有兩人,那就是國安從拉斯帕爾馬斯已經的比埃拉(1100萬歐元)以及從比利亞雷亞爾引進的巴坎布(4000萬歐元)。當然,大連后的卡拉斯科和蓋坦也觸發了這一條款。
原本國安希望通過先出資買斷球員合同,然后讓巴坎布自由轉會加盟的策略,巧妙地繞開足協的新政,但足協眼見4000萬歐元的收入就要變成飛走的鴨子,緊急出臺了補充規定,明確規定:球員與原俱樂部解除合同后以自由身形式加盟國內新俱樂部的,以所約定違約金的費用為標準計算引援調節費用。這才使得御林軍的妙計落了空。
更多球員則是擦著調節費的門檻登陸中超球隊,比如,恒大以“不觸及調節費紅線”的價格從天津泰達引進古德利,又比如,河北華夏幸福以550萬歐元的價格從巴薩挖來阿根廷老將馬斯切拉諾,還有大連以557萬歐元從西漢姆聯引進葡萄牙國腳中衛豐特。
不再迷戀絕對大牌
因為價格的限制,使得中超各隊無法再去關注歐洲頂級聯賽的頂級球員,因為相應的價格加上等額的調節費,實在太過高昂;即便是5大聯賽的主力級別球員,也只會是在俱樂部認定該球員能夠給球隊帶來質變的情況下,才會出手,巴坎布、比埃拉以及接下來大連方面引進的強援,或許就是代表性的例子。
新政下的中超沒有在冬季轉會期迎來幾位真正的大牌,更多的是像豐特及奧古斯托-費爾南德斯這樣的5大聯賽邊緣人,巴斯蒂安、維貝這樣從低級別聯賽跳槽的球員,喬納森這樣從日韓聯賽來投的代表,在調節費的限額以下盡可能地尋找優質新援,已經是中超各隊必須學會的事情。
雙槍+后腰配置成主流
多數中超球隊都采取了類似的模式,那就是用兩名外援前場加上一名后腰,比如恒大引進古德利,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保利尼奧轉投巴薩后的空缺,與高拉特及阿蘭組成了雙槍加1腰的配置;又比如國安,吃進比埃拉及巴坎布之后,仍然堅定地保留了巴西隊主力中場奧古斯托。
與此同時,外援中衛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上港放棄老將卡瓦略,富力送走奧特森,國安與克里梅茨分手都是明證,新加盟的球員當中,只有蘇寧免費簽來的米蘭舊將帕萊塔是專職中衛,此外魯能的吉爾及權健的權敬源等少數幾名外籍中衛將在新賽季堅守崗位。
世界杯參賽人數創新高?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中超擁有6名“世界杯國腳”:他們分別是麥克格文(澳大利亞,山東魯能)、米西莫維奇(波黑,貴州人和)、查韋斯(洪都拉斯,青島中能)、樸鐘佑(韓國,廣州富力)、河大成(韓國,北京國安)和金英權(韓國,廣州恒大),已經創造了中超的歷史紀錄。而今夏的俄羅斯世界杯,屆時出戰的中超外援有望再創新高。
在俄羅斯世界杯32強當中,幾位中超外援位置較為穩固,包括華夏幸福新援馬斯切拉諾、國安的巴西中場主力奧古斯托、申花的哥倫比亞前腰莫雷諾、泰達及亞泰的尼日利亞雙星米克爾和伊哈洛、權健的比利時名將維特塞爾、恒大的塞爾維亞新援古德利,也就是說,如果不出意外,將會出現在世界杯賽場的中超外援肯定會超越此前6人的歷史紀錄。因為除上述7人之外,魯能的吉爾和塔爾德利、亞泰的維貝、人和的費爾南德斯、大連一方的豐特、卡拉斯科、蓋坦,外加仍在中超打拼的幾名韓國球員,也都有拿到飛往東歐機票的可能性。
種種轉變多因外援新政
上述的種種變化,多因足協外援新政的調整作用,應該說,這一新政給原本過熱的中超砸錢買大牌風降了溫,有人說,這一政策應該廢止,因為影響了中超的精彩程度,但看事情總要看兩面,新政在讓我們遠離頂級外援的同時,也理應給中超聯賽帶來些益處。比如讓各家俱樂部更加理性地花錢,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到抓青訓等更利于足球聯賽長遠發展的事情上去;又比如間接縮小了本土球員與外援的差距,讓本土球員的自信心和業務水準相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