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健引裴帥"破解"足協新政 買外援還能想啥奇招?

敢于“吃螃蟹”的天津權健,利用二次轉會窗口成功引進亞泰球員裴帥,在高壓狀態下,善于動腦子的中超俱樂部身先士卒的成功破解足協新政。未來,不排除權健還可以利用更巧妙的辦法,成功引進一直中意的球星。
隨著上周末聯賽的結束,本賽季中超二次轉會窗口隨之開啟,時間是持續到7月14日。收取引援調節費用相關規定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打擊了中超球隊的引援積極性。在中超二次轉會期,關于U23球員的新政,對此跟中超轉會沒有太大關聯,而關于收取中超球隊引援調節費,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中國足協規定俱樂部引入外援的資金支出不能超過4500萬人民幣/人次,引入內援的資金不能超過2000萬人民幣/人次。
作為中超新貴的天津權健率先頂著新政的壓力,成功化解壁壘實現人才引進——從長春亞泰引入裴帥。相比起此前一些關聯俱樂部,先購買球員再租借的模式不同,權健的方法更加直接有效。本次關于裴帥的轉會費用,亞泰與權健采取的是2000萬現金+一名U23球員+一名普通球員的一攬子購買模式。也就是說,在2000萬內援轉會費的基礎上,差價通過打包其他年輕球員的方法,順利繞過足協新政這一鐵規。
盡管足協新政具體如何實施還需進一步落實,但治理高價引援、封堵政策漏洞的意圖顯而易見。然而,在國際轉會、甚至國內轉會的實際操作中,仍舊存在規避空間。
例如,已經與馬德里競技俱樂部續約的法國前鋒格列茲曼的違約金為一億歐元,如果格列茲曼本人或是他的經紀人(格列茲曼目前無經紀人)向馬競俱樂部支付一億歐元解約金終止雙方工作合同,格列茲曼成為自由球員。而中超俱樂部便可以以引進自由球員的方式簽約格列茲曼,當然,格列茲曼一億歐元的違約金支出必定會以年薪的方式得到補償。雖然僅僅是舉例,但本賽季長春亞泰隊引進巴西前鋒馬里尼奧就是采取的這一方式。
此外,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簽約球員,如某國外俱樂部為球員開出1500萬歐元的轉會費,與中超俱樂部協商后約定首期轉會費用為500萬歐元;該球員在為中國俱樂部登場20場聯賽(本賽季中超、中甲所剩均不足20輪聯賽)后再支付500萬歐元;該球員為中國俱樂部打進約定進球數或隨中國俱樂部奪得聯賽冠軍后再支付500萬歐元,那么1500萬歐元的轉會費有可能被分攤到三個賽季支付完成,這樣也可達到不向足協繳納引援稅的目的。
從目前看,權健在裴帥的購買上行之有效,當然不排除未來中國足協出臺補充條款,堵上這一漏洞的可能性。聰明的權健在內援引進上已經“先下一城”,外援引進上是否還有更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