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槍那人那東北 東北電競大舞臺上的平凡人紀實

6月3日,《穿越火線》職業聯賽CFPL總決賽就將在沈陽舉行。這樣級別的電競賽事,在沈陽,乃至東三省,其實并不十分常見,因此,消息剛剛公布,就在東北電競圈子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中國電競的幾座中心城市,最近的北京距離沈陽也有著數百公里的距離,更遑論上海,深圳,成都等等。盡管幾乎所有熱門電競項目里都有著眾多來自東北的頂尖戰隊、選手以及為數不少的幕后工作者,但真正在黑土地上舉辦的大型賽事,卻不多。
對于CFPL總決賽的到來,有人興奮,有人感慨,有人嘆息,當然也有著來自其它項目從業者的羨慕嫉妒恨。唯獨似乎沒有人對此報以平靜。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只不過每一朵浪花似乎都略有不同。
來自東北的職業戰隊、選手、電競從業者們怎么看待這件事,通過他們的微博或者其他任何社交網絡的更新內容就能看到。然而,分布于東北大地各個角落,數量龐大的普通電競游戲玩家們,對此又有著怎樣的想法?
我們沒法具體得知每個普通人的想法,但試著走近他們,或許,會發現一個不同的,但有趣視角,以及許多普通,卻又不普通的故事。畢竟,相比起數量占比或許不及萬分之一的職業選手們來說,他們才是東北這片電競大舞臺上真正的主角。
(一)
幾經輾轉,終于找到了第一個愿意相信我的身份,并且抽出一整晚時間來接受訪問的東北CFer。
CFer,CF玩家之意,似乎東北的CFer們更喜歡這樣一種寫法,有人私下說這是因為把CFer看作一個單詞,并且用東北腔的英語讀出來時,聽起來更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口語詞:“媳婦兒”,而“媳婦兒”這個詞則又在電競圈子里有著特別的意義——對單身比例不低的電競游戲玩家群體來說,能找到“媳婦兒”,是件很值得夸耀的事。
他叫一凡。當然,這是化名,只不過是得到本人首肯的化名——據他說,不用真名,甚至連自己平時上網用的昵稱都不能提,是因為怕“媳婦兒”知道了又要嘮叨他。
我納悶:接受個訪問而已,還要有這顧慮?
一凡搖搖頭:“你不懂……媳婦兒是我們原來打CF的時候認識的,但我們那會兒吧,愛打游戲不是件光彩的事,所以她跟家里人說我們是打工認識的。這不嘛,怕接受你采訪,一說我叫啥啥啥,家里人萬一上網瞅見了,不全露陷了?”
我表示理解。
一凡所說的,也正是他們那一撥CFer們曾經的尷尬:無論那時的CF在東北的網吧有著怎樣的統治地位,又開創了怎樣讓行業矚目的競技市場,對普通人來說,在網吧蹲著打CF,在不接觸網絡,不接觸游戲的許多人看來,只怕還不如在工地搬磚的名聲更好。
“當然了。”一凡掐滅煙頭,“現在玩游戲可以光明正大了,我姐那時候盡嘮叨我。現在好了,她自己也玩手游,砸錢比我狠,也就不說啥了……對了,她也知道電競了,過年那會還跟我嘮了半天這比賽那比賽啥的……”
說起電競,比賽,一凡顯得格外興奮。盡管所有的比賽,他都只是旁觀者——哪怕是最低門檻的百城聯賽,他也沒有真正參加過一次周賽。
他說,因為他的性格不好,總是找不到合適的隊友一起組隊訓練和比賽。
“比賽嘛,總是五個人的事,試過拉隊伍起來,但總沒兩天就因為受不了我的臭脾氣,散了。不過沒關系,打不了比賽,可以看嘛。”
談到看比賽的經歷,一凡如數家珍。
“08,09年的時候,我們家附近的網吧就有搞比賽的——畢竟那會百城規模還沒那么大,還到不了我們那片,但是比賽也照樣得勁兒。再后來,百城擴大了,我們縣也能參加百城了,我就在現場看他們打,又跟著去過市里邊看過月賽,有一年還去沈陽看過省賽,記得那天贏的是東珈,傾城輸了……不過就是吧,我還一直沒去TGA或者CFPL現場看過。”
說到這里,一凡眼里寫滿了遺憾。
在他看來,看過再多次周賽和月賽,甚至是東珈對傾城這種職業級別的省賽,也不及看過一場真正頂尖的全國乃至世界大賽上的較量更過癮,更有“分量”。
“我最迷的就是馬哲了……你知道馬哲的哈?哎你肯定知道,馬上他又要打今年的決賽了。所以說,還是咱東北的爺們兒牛逼!你說說,這么多年還堅持在打比賽,又能出這么好成績的,除了咱東北的還有誰?”
讓一凡仰慕的馬哲,黑龍江人,CF名將,效力過多支強隊,集IEST、TGA、TGC、WCG、CFPL、CFS、CFGI等所有CF大賽冠軍頭銜于一身的“大滿貫”得主,同時還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以隊長身份作戰。以戰績論,說是CF職業圈“第一人”也不為過。
說起馬哲,他眼中閃起了典型的、屬于迷弟一類的光芒:“你覺不覺得,馬隊簡直就像是YY小說的主角……你看,作為第一代職業選手,還是全能(注:馬哲在CF比賽里幾乎勝任場上任何位置,甚至同時兼修突擊步槍和狙擊步槍——這也是絕大部分職業選手都無法做到的一點),年少成名,然后也經歷過低谷……EP那會不是都要讓馬隊去做什么經理了,打不成比賽了嗎?還好后來馬隊又回到賽場上了……然后就各種奪冠,你說像不像YY小說的套路?哎,你說,我這想法是不是特別牛?”
不得不承認,一凡的思維雖然跳躍,但卻很有邏輯。典型東北人的談吐風格,也讓他言語中那些比較夸張的說法聽起來更多了幾分歡樂。
而當我詢問他想沒想過去這次CFPL決賽現場看比賽時,他卻讓我頗為意外地搖頭:“去不了,6月3號是個周六吧?周六我帶孩子去早教班上課,離比賽那地方太遠,實在來不及。”
(二)
Candy并不是第二個受訪者,但卻是讓我印象較為深刻的一個,因為他很健談。
和一凡只是看過一些比賽不同,家境優渥的Candy自己開過網吧,自己辦過比賽,也曾飛奔各地,追過有自己喜歡的雪域電競參加的許多國內國際大賽。他和一凡的主要共同點,則在于對馬哲的推崇。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差點就想去打職業了。不過,最后還是覺得自己可能吃不來那個苦。”
Candy覺得,自己具備成為職業選手的先天條件——敏捷的反應,良好的控槍手感,轉多快也不暈3D,另外按他的說法:“大局觀特別好”。唯獨有所欠缺的,只是他從小的家庭環境讓他不曾真正吃過多少苦,而當他聽說職業選手每天要如何苦練,如何克服種種困難的時候,他退縮了。
“那會的電競環境哪能和今天比?現在搞個CFPL就各種贊助,官方也投入不少吧?哪怕地方上的一些小比賽啥的,看著都像模像樣。哪像當年,職業選手工資也沒幾個錢,有些小隊伍吃了上頓沒下頓……我雖然是不愁沒飯吃,但加入戰隊又要集訓,集訓的地方條件又那么破,你說這我哪呆的下去?”
在Candy看來,成為職業選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得能吃苦。某種程度上說,他的這番看法,更接近事實的本質,也是受訪者當中為數不多的,能夠在這件事上有比較正確看法的一個。
“知道為啥東北的隊伍,東北的選手這么牛逼不?別天天聽什么‘北槍法,南意識’,扯犢子呢?論意識,真到頂層的職業圈,誰沒有?打不打得過,意識和戰術最后到底有用沒用,還不是得靠槍法來實現?東北人能吃苦,這是全國上下公認的吧?以前說東北體育強,是人高馬大基因優勢,現在搞電競,甭管CF還是啥,東北人照樣牛逼,為啥?說到底是因為能吃苦!”
Candy不遺余力贊許著家鄉人民的吃苦耐勞,仿佛這一切和他因為怕吃苦逃避成為職業選手沒有丁點關系。
不過,我對他關于“北槍法,南意識”的這種評價很感興趣,于是就著這個話題又和他多聊了一些,他也的確帶給了我一些過去了解CF,報道CF時都沒有琢磨得太明白的想法。
所謂“北槍法,南意識”,是流傳于CFer當中很久的一種觀點,核心主旨是說,國內CF圈子里,南方隊伍、選手更注重意識,或者說意識更占優,而北方則是槍法更出眾。
其中,代表著“北槍法”的,除了成績最顯赫的東北之外,還包括了華北各省市,以及河南、山東等省份。但毫無疑問,除了曾有日照陸虎這樣的山東隊伍短暫崛起外,真正憑借“槍法”在強手如林的CF職業圈打出一流成績的,幾乎都是東北的隊伍。
而從絕對的戰績上看,以東北為核心的北方“槍法”派顯然占據上風,且優勢顯著,南北方的實戰結果決非是像“北槍法,南意識”所描述的那樣一種對峙對立的氛圍,而是“槍法”在絕大部分時候都壓倒了“意識”。
Candy認為,北方CFer之所以普遍“槍法”出眾,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東北人直來直去的性格——能用“槍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就不必繞太多彎;另一方面,也和東北在近現代史上經歷戰爭較多,槍械在民間有群眾基礎不無關系。
從歷史的角度審視東北人“槍法”優勢形成的原因,這樣的觀點讓我新奇,同時也意識到,Candy的思維并不像他外表所呈現出來的那樣簡單和質樸。
“東北人干什么都有股子狠勁兒!你是沒見過那會在我網吧里練槍法,練身法的那些,一練就是一宿,有時候就為了‘爆頭’率能上升那么一個點,可能就得連著練一禮拜,天天到點就來,一座就是半天。”
Candy所描述的,并非是什么立志于百城、TGA的準職業選手,而僅僅是為了能夠提高個人戰績,在一些較大的線上戰隊里立足的普通東北CFer們的經歷。
“要不是后來生意不太景氣關門了,沒準我那間網吧還真能出個職業選手啥的。”Candy將眼前的咖啡一飲而盡,咂摸著嘴說。
(三)
阿七是受訪者里邊,第一個因為從朋友那里聽說了情況后,主動聯系上我的一個,實際上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個。
主動找我,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話要說。
其實,阿七并不算是個典型的CFer,甚至嚴格來說是根本玩不了FPS游戲——因為暈3D。但他仍然覺得自己有很多想告訴我的,有關東北CF圈,東北CFer的事。
他雖然并不怎么玩CF,但卻算是游戲圈的半個專業人士。他是另外一款騰訊旗下網游的老玩家,兼主播、解說,甚至曾經解說過TGA比賽——為了證實,他甚至當場搜到了昔日的現場照片給我看。照片上的人,雖然看起來和現在的他有出入,但看得出來,是同一個。
主動來作這個訪談,是因為,他覺得有些事當局者迷,他這個旁觀者可能看得更清楚。
“知道為什么東北CF這么強,但CFPL這么重要的比賽,還是第一次在東北辦總決賽嗎?”
正式訪談一上來,他就反拋給了我一個相當尖銳和敏感的問題。在我表示無力回答后,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侃侃而談:
“要說強,東北CF是真強。就不說職業圈了,這點你比我應該更清楚——就說說普通人這個層面吧。那會我身邊同學,朋友,幾乎沒有幾個男生不玩CF的。偶爾去網吧,也是清一色的喊著‘A區’、‘B區’的CF玩家,那會在TGA的時候和CF那邊的人聊起來,他們也跟我說,你們‘東北’的CF真是猛,在有些區能隨便在高手房虐菜的去了遼寧一,出了新手房就經常被打得不知道東南西北了……”
“東北CF這么強的原因,各有各的說法,這方面,游戲我玩的不深就不多說了,我只說說,為什么這么久了,CFPL才第一次來東北打決賽——歸根結底就一個道理:條件不如人。以前我就是個純玩游戲的人,自然不懂這些道道,但自從參加TGA當了解說,和現場的人,幕后的人這么一聊,才發現,辦個大型比賽真不簡單。方方面面的細節就不說了,就說費用,場地,大環境支持這幾條,就不是隨便哪個省份哪個城市敢拍胸脯說自己沒問題的!”
誠如阿七所說,辦電競比賽,尤其是CFPL這種體量的比賽,確實不簡單。CFPL最初的三屆總決賽,都在北京的演播廳舉辦。隨后,上海的游戲風云電競館成為了S4、S5決賽比賽場地。再后來,從S6開始,總決賽每屆都會選擇一個新的城市——從S6的河南鄭州,到S7的湖北武漢,S8的四川成都,S9的安徽合肥,再到如今S10的遼寧沈陽。
從最初離不開北上廣深等少數幾個城市,到大型賽事全國遍地開花,不僅僅是CF這些年來的經歷,也是幾乎所有電競項目都經歷過的變遷。
“一來吧,東北經濟發展不如南方,就更甭提北京了,早些年又不像現在,以前辦個什么電競比賽,申請個場地難如登天,費用貴不說,還要有這限制那限制,你說東北地頭上有幾個人有條件辦得起這樣的比賽?二來,東北的電競氛圍,更多的還是在民間,真正到專業比賽這塊,還是吃了觀念變化不夠快的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發展太慢……我不光是說CF啊,其他項目哪個不是?就說TGA吧,現在總決賽基本就定在太倉了。為啥太倉能辦TGA總決賽,就沒人想過來沈陽辦?還不是各方面條件不如太倉優越?”
在他看來,地理位置是其核心原因所在。同時,處于蘇州轄下,又臨近上海,使得太倉經濟條件優越,思想開明,再加上當地政府的一貫支持,從而使得太倉成為國內又一個電競中心。
這番言論,于我而言著實有些震撼。TGA在太倉舉辦了多年的總決賽我是清楚的,但卻從未像阿七這樣考慮過背后的原因所在。
于是我追問他這番想法的由來,他赧然一笑:“其實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想法,是這些年天南海北的跑比賽現場,又跟幾個東北的哥們兒經常喝酒的時候聊起來的,大家看的多了,自然也就會多琢磨。”
隨后,我們又聊了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直到訪問臨近結束時,他一邊點著了煙,一邊說:“其實東北電競氛圍不差……真的。當年WCG的時候,沈陽賽區可火了。只不過這幾年南方發展的快了,電競氛圍更好,慢慢來東北辦線下比賽的少了。不過,只要東北人還在,東北的電競精神還在,看吧,遲早會超過好多地方的!”
(四)
五爺,名字聽著滄桑,老派,但人卻不是。五爺是個90后,很年輕,這名字的來歷卻很是傳奇。
據介紹五爺給我認識的人說,那是在一次百城周賽的決賽現場,五爺當時所在的隊伍局面落后,最尷尬的是,對面的戰隊,還是個宿敵,和五爺所在的隊伍在百城交手多次。
當天,五爺這邊的指揮狀態不太好,全隊都有點崩。打到一次關鍵局,五人當中四人陣亡,雖然埋下C4,但卻只剩下五爺一個人面對對方五個——他甚至都不是滿血狀態。于是,當時對面戰隊的啦啦隊就開始嘲諷,說這局要是能贏下來,就喊他爺爺。
結果,戴著耳機也聽到了對面嘲諷的五爺像是小宇宙爆發一般,先是主動出擊打了對面兩個人措手不及,又回頭拼掉對面包抄過來的一人,最后借著守包的優勢擊殺最后兩人,一氣呵成,完美五殺,不止挽住頹勢,還極大地鼓舞了士氣,使得場上形勢就此逆轉,最后拿下比賽。
叫爺爺的事雖然被對面的人含糊帶過——性格大大咧咧的五爺本身也并不care,但這種極端條件下的五殺卻讓周圍的人印象深刻,從此也讓他在當地的CF圈得了一個“五爺”的美稱。
見到五爺本人,我自然也少不了問起這段經歷。不過,五爺卻也和傳說中的一樣低調謙遜,連說自己不過是僥幸。
“玩CF的都知道,有時候就是手感好,一時手熱,只不過剛好就在關鍵時候手感上來了……再說了,五打一,換了是我我也肯定輕敵。”
五爺身上既有著東北漢子的耿直,不裝,不作,也有著一股特別的儒雅。
在一番逐漸深入的交談后,我慢慢了解到,從小長在部隊大院,父母親都是文職軍官的他,家教極嚴,從衣食住行的細節,到待人接物,衣著談吐,父母甚至祖輩們都對他有著很高的要求,這造就了他的沉穩和內斂。但同時,大院長大的孩子,免不了還是會對槍,對軍事有著特別的好感。
“游戲我基本就只玩和軍事和槍有關的,現在除了和幾個兄弟玩CF之外,基本就是玩玩盟軍敢死隊,突襲什么的。以前倒是還玩過一些激戰海陸空,皇牌空戰這些的。”
五爺的游戲經歷相對簡單,也和大多數CFer不太一樣,他喜歡的游戲,除了CF之外,在其他人眼里都稍微有些硬核,或者說“太難”。
放在過去,我很難想象,如此簡單易懂的CF,會成為五爺這種硬核軍事游戲玩家的一大愛好,但五爺的一番話讓我覺得,道理其實很簡單:
“CF與其說是個游戲,不如說是一種精神。這么多年了,我們這些還在玩的人,尤其像我這種玩單機,玩主機的人,難道真的不知道現在有很多畫面更好的FPS?為什么還要玩CF?是因為兄弟都在這,我們的青春都在這。”
談到對CF職業比賽的了解,五爺也說了不少自己的趣事。
因為身邊一個朋友參加過戰隊試訓的緣故,他曾經一度和遼寧傾城俱樂部有過接觸,也是傾城的鐵粉。在他看來,第一代職業選手和他們這些普通CFer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用他的話來形容,這叫“起于草莽”。
而現在這些從“后WCG時代”起來的一代選手們,在五爺眼里,則看起來頗有些真正職業圈的風范了——態度不卑不亢,媒體采訪駕輕就熟,年輕但不過于張揚。
在我表示,這些形容用在五爺自己身上也很恰如其分時,他只是搖頭苦笑:“不一樣的。我只是個普通人,他們這代職業選手,是帶著光環成長起來的一代,但壓力也出奇地大。現在的職業圈競爭多殘酷,戰績好就賺得盆滿缽滿,戰績不好,就只能做個路人。再也不是當年就憑著一股子熱情單純來追夢的年代了。”
五爺的話,有著一種特別的感染力,也有著一種和他年紀不符的老成。
“用裝逼點的文藝腔來說就是——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老一輩選手,賣餅還要被別人笑話,不賣餅又該怎么生存?誰付出那么多不希望多一點回報?現在的選手,犯不著人人都去賣餅開店,但一屆比賽就一個冠軍,成王敗寇,成績幾乎就是一切,整體環境好了,生存壓力小了,但是競爭只會越來越殘酷,因為,有越來越多出色的人在和你一起競爭。”
(五)
“你是記者?CF記者團的?”
這是老吳坐下來后說的第一句話。我花了不少力氣讓他明白了職業記者,和他過去所知道的“CF記者團記者”之間的差別后,他竟然流露出了少許失落。
“哦……不是CF記者團的啊。那這么說,你寫的文章不會發在CF的官網上了?”略略失望的老吳這樣問。
在我表示,這篇報道也可能會被轉載到CF官網或者論壇之類的地方時,老吳的表情才算是有所緩和。而當我說出這篇報道會首發在什么地方的時候,他卻并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哦”了一聲。
之所以對“CF記者團”更感興趣,是因為老吳的身邊就曾有過一位CF官方“記者”。當時,這些CF“記者”們會定期提供各種精彩的攻略文章、戰報等原創稿件,刊載于CF官網、論壇或是各種游戲媒體網站。
而因為身邊有“記者”的緣故,老吳所在的戰隊總是能得到更多在報道當中露臉的機會。有時候哪怕只是攻略、新聞里的截圖帶上了他們戰隊成員的ID,也足以讓老吳這個戰隊的副隊長開心好幾天。
看得出來,官方記者團的新聞報道,在老吳這樣的CFer眼里是神圣的。尤其在當時,CF“記者團”雖然規模龐大,但似乎來自東北的“記者”占比并不高——至少,這個比重,遠不及來自東北的CF職業選手在職業圈中的比例。于是,被報道和露臉的機會,也格外為老吳他們這樣的普通玩家所看重。
老吳幫忙經營打理的戰隊,最鼎盛的時候,曾經有上千人之多,其中一些被稱為精英的佼佼者,一共組成了五支主力戰隊,依次分別命名為S隊、U隊、P隊、E隊、R隊,連起來就是——SUPER。
由于戰隊隊長要更多的負責管理,于是老吳這個偏技術流的副隊長,親自率領的正是S隊,主力中的主力。
主力戰隊,自然要常常面對來自其它戰隊的挑戰。一般的戰隊約戰,自然有賽事部的專人負責接洽,迎戰的也通常都不是S隊。而老吳的主要任務,除了迎戰一些高水平的戰隊之外,就是組織幾支主力隊伍去參加各種線上線下的比賽。
老吳覺得,東三省的玩家組織戰隊有一個長處——大家彼此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相近,不管是線上交流還是線下同吃同住一起訓練比賽,都不會有任何隔閡或者不適應。不管是來自吉林的,黑龍江的,還是遼寧的,只要都是東北“那旮旯”的漢子,除了極少數個例,基本上到一起就一定能處得來。
老吳沒點透的另一層意思,顯然是指東北的職業戰隊表現出色,隊伍團結,也和這樣獨特的地域文化息息相關。
“我們戰隊也有宣傳部,以前跟你們記者……啊不是,是跟CF官方記者打交道多的就是宣傳部的人。對外說是宣傳部都是妹子,其實吧,哪可能?上YY、QT負責接待,負責對外聯絡的是妹子沒錯,但實際上背地里干活的,甭管是寫東西的,作圖的,做視頻的,大半還都是糙老爺們兒。干這些活不得熬夜吃苦啊,一般小姑娘哪吃得了這個苦?再說了,好不容易有幾個拿得出手的妹子,隊里還不得當小祖宗給貢著,誰舍得讓她們勞心勞力的干活?”
說起宣傳部的妹子,老吳便開始有些滔滔不絕。
“記得那會第一個進隊的妹子,年紀特別小,好像上高中,才高一高二吧大概,人不算特別漂亮,但是特別會來事兒,見人就叫喊哥,跟誰都自來熟。后來,隊長看她還挺會交際,干脆就把她放在宣傳部,專門負責接待入隊考核和跟其他戰隊聯誼的事。后來慢慢的,她下邊也有人了,她自己就只負責管理,發號施令,下邊的人照辦,還挺有那么點女強人的意思。記得有年我們S隊打百城,她負責組織啦啦隊,結果那場面叫一個熱鬧,二三十號妹子圍著加油,你還別說,弄的對面一幫沒見過啥世面的老爺們兒個個不自在,開賽前跟我們幾個說話都禿嚕嘴了……”
最后,當我告訴他,愿意以個人名義送他一張6月3日CFPL總決賽的門票時,老吳顯得有些激動。
“有票當然去了,我這陣子忙,就怕沒時間去搶票!對了,你這票送勛章和槍啥的不……算了算了,送不送這些都一樣,哥們兒啥沒見過,這都不叫事兒,有票就成!”
前后近一周的時間,十余次面訪。有驚訝,有感動,有欣喜,也有少許嘆息。和每一個像老吳,一凡,Candy,阿七,五爺這樣的人聊天,就仿佛是把CF,或者說是電子競技在東北這些年走過的歷程完完整整又經歷了一遍。
和CFPL這樣的職業舞臺上的光彩奪目相比,普通電競游戲玩家的故事或許平淡許多,但正是這些人的經歷,這些普通人的電競生涯,集結起來,才是電子競技真正的樣子。
6月3日,CFPL總決賽首次登陸東北這片孕育了無數優秀電競選手的土地,會給這些普通人帶來多少影響,會讓東北普通電競愛好者感受到多少變化,我們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他們能夠從中得到快樂,這似乎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