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的奧運經歷:勢在必得和低點高沖

郎平或直接或間接地參加了九屆奧運會,從1984年作為運動員時的感覺勢在必得;到身份轉換為教練員后參加奧運,1996年和2008年都是從比較低的位置往上沖,能贏的就要贏下來。
張斌:1984年到現在,應該是有九屆夏季奧運會了,您能給我們數數從1984年到現在,每屆奧運會您曾經以運動員的身份,以教練員的身份,以別國的教練員的身份,在這九屆奧運會當中,您缺席了幾屆?
郎平:我缺席了五屆,但是有一些是作為嘉賓去的。真正帶隊和當運動員去的是四屆:1984年,1996年、2008年,再加上這次。
張斌:這四屆奧運會的每一次出征和參與肯定心情不一樣,憧憬也不一樣。您先把1984年給我們說說,32年前了。
郎平:1984年,我就覺得作為運動員真的是要實現三連冠,那時世界杯、世界錦標賽都贏了,就差這奧運會冠軍,就連起來了,就是他們現在所謂說大滿貫,那個心情就是覺得勢在必得也挺緊張的,雖然拿過世界冠軍,可奧運會沒打過,比較緊張,但是還是充滿信心的。1996年奧運會,因為中國女排當時的起點比較低,我們已經不是亞洲冠軍了,世界排到第七第八,我是帶這幫隊員去沖的,當時準備時間不多,從我接隊到奧運預選賽才有不到兩年的時間。所以就是去沖擊。作為一個主教練來講,還是壓力挺大的。希望不要搞砸了,能贏的一定要贏下來,別能贏的也贏不了就麻煩了。說起來我們當時出發前國際排聯作了一個預測,各個教練、一些知名的排球人預測,沒有一個人認為中國女排能進前四名的,所以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最后能沖進決賽,我們都是特別驚喜的。當然我覺得最后打古巴,我們在實力上是有差距的,當時那批隊員能夠打進冠亞軍決賽我覺得她們都非常努力,非常了不起。
張斌:2008年是一個特別關鍵的年份,因為我們看到的是郎平率領美國隊回來了,回到自己的家鄉,打奧運會,那時候的感受肯定是特別的。
郎平:那時候其實心情很平靜,因為美國隊當時也不怎么樣,說實在的,也是排在第七,我跟運動員說,我們爭取進入前八,非常輕松的一種心態。美國排協也沒給什么壓力,說去參加吧,多贏一場是一場。當時對獎牌沒有什么想法,位置放得比較低。其實剛開始打得不好,也是一場一場把狀態調出來的,到后面就殺紅眼了,特別驚喜能夠進入冠亞軍決賽。所以1996年和2008年這兩次,我覺得都是從比較低的位置往上沖的。
張斌:2008年有一場很著名的和平大戰,這場比賽很多人都會去回憶,當時您在內心是不是一再要控制自己?
郎平:我覺得那場球我還是挺平靜的,因為我覺得對中國隊也不是像對別人,說我一定要怎么樣,因為畢竟自己是中國隊出來的。再說中國隊這么強,而且那場比賽只是小組賽,不是那種生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