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漳州基地再遇顧化群 40年演繹光陰的故事

照片上這位老先生叫顧化群,郎平叫他“顧大叔”。
顧大叔今年84周歲,他和郎導的友誼,已經超過40年。
(一)
1972年夏天,當時的國家體委排球處籌建全國排球集訓基地,由處長錢家祥掛帥,憑借“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領導重視、群眾喜愛”四大優勢,排球集訓基地最終花落福建漳州。那年秋天,在漳州市體委工作的顧大叔被調到漳州體訓基地,就此跟排球結緣。
當時在漳州圈出籌建基地的地方,只有一個池塘和一塊太平天國時的城墻。1972年12月全國首期青年排球冬訓大會戰時,沒有訓練館,先搭起竹棚,場地是用三合土鋪成的,下面是煤渣,上面是石灰和紅土用鹽水攪拌而成;沒有宿舍,借住在財貿干校的宿舍,喝的是井水,每天只能在附近的龍溪機械廠洗一次澡,連身體訓練的杠鈴器械都是各省市隊從自己家里帶來的。
在三合土鋪成的場地上摸爬滾打,首先要的是犧牲精神,一摔下去衣服蹭破了,鞋子開口了,皮擦破了,三合土場地的沙粒嵌進皮肉中,剎時間血肉模糊。一天訓練下來,凝固的血跡和訓練服粘在一起,晚上需要醫生一點一點用鑷子把它們分開,把嵌在肉里的小沙粒撿出來。第二天早上起床,運動員身上的傷口又跟床單粘在一起,還是要護士幫她們一點一點撕開。
“那時候每天的訓練都是汗水伴著血水,練不好被教練批評,還哭,太苦了。”回憶起基地籌建之初全國的男女排運動員到漳州參加大集訓的情景,顧大叔禁不住老淚縱橫,“現在的人已經很難想象當年運動員吃的那些苦了,但當時大家真的不覺得苦,心里就是一個目標,中國排球一定要打翻身仗:三年打敗南朝鮮,五年打敗日本!”
44年過去了,說起“竹棚精神”的20個字,顧大叔仍然能脫口而出:滾上一身土,蹭掉一層皮,苦練技戰功,立志攀高峰。
“看著運動員們受苦受累,流汗還流血,我們就更想早點兒建好訓練館,蓋起宿舍樓。那時候人手特別少,我們上班就到工地幫忙,建這座訓練一館時,我們還參與挖地基呢!”站在中國女排訓練一館門前,顧大叔回憶說。
1973年,漳州基地蓋起了第一座訓練館,就是現在的訓練一館;1974年,宿舍大樓拔地而起;1975年,訓練二館落成;1976年,中國女排重組,主教練袁偉民在漳州調兵遣將。
就是那一年,郎平第一次到漳州訓練,到基地的第一天,她就認識了顧大叔。
“那時候她還不到17歲,北京孩子,瘦瘦的,大高個兒。”這是郎平留給顧大叔的第一印象。
在郎平的記憶中,顧大叔那時候很帥,他的辦公室里有很多好吃的,經常拿出來慰問大家。
“從1972年籌建基地,這些排球運動員教練員一來漳州就是一百天,長期離家在外,他們大事小事都需要有人關心幫助。”顧大叔也記不得從什么時候開始,大家都叫他“大管家”了,“反正隊員們有什么需求都跑來找我,我當然有求必應,盡可能地做好服務工作。那些年,只要大集訓一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是晚上12點教練隊員都休息了才回家。”
(二)
顧大叔是無錫人,和中國女排主教練袁偉民、二傳手孫晉芳是老鄉:“那時候不像現在人員流動這么大,見到老鄉可興奮了。我和袁導、孫晉芳見面就說家鄉話,他們白天訓練,晚上我還常去袁導房間跟他聊天。”
顧大叔特別佩服中國女排的第一任隊長曹慧英:“她是八一隊的,特別能吃苦!訓練時候斷過三個手指頭,半月板也傷了,腰里還有鋼板,就那么堅持,真是鐵姑娘!”
訓練到特別累時,姑娘們有偷偷找顧大叔的:“今天晚上能不能安排我們看場電影啊?”說完還眨眨眼,顧大叔就明白了,是姑娘們實在太疲憊了,想趁著看電影的工夫閉會兒眼,休息一下。
漳州基地邊上有一條小巷子,走過這條小巷子時顧大叔說:“那些年文化生活很貧乏,我每個星期都給大家安排看場電影,大家拿著小板凳排著隊從這條小巷子穿過去,走到那邊的部隊大院去。”
“郎平喜歡看電影的。她特別有意思,見到我她總問我:顧大叔有什么好吃的嗎?那我當然會給她留點好吃的啊!”
30多年前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我女兒算是郎平她們那批老女排的同齡人,我對她們,就像對我自己的女兒一樣。”顧大叔的女兒顧瑩,1965年出生,從小在漳州基地長大,跟著爸爸認識了一代又一代排球運動員、教練員。顧瑩1984年高中畢業到漳州基地當打字員,后來中國女排“五連冠”紀念館在漳州基地落成,顧瑩成了紀念館的第一任講解員。
“顧瑩可是個美女,顧瑩的兒子是個小帥哥。”郎平說起顧大叔一家,就像是在說自己的親戚。
“記得有一次我去看女排訓練,隊員已經爬不起來了,球還是不停地砸過來,又必須接到球,隊員是哭著爬著去接球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跑了。從那以后,我很少再去看她們訓練!”這是只要想看、天天都能看到女排訓練的顧瑩回憶起和女排共同成長的日子的真實感受,可以想象當時女排的訓練艱苦到虐心的場景。
(三)
功夫不負有心人。
1981年,中國女排第一次站上了世界冠軍領獎臺。那一天,漳州基地沸騰了。
1984年,中國女排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冠軍,實現“三連冠”;1985年,在運動員宿舍大樓對面又起了一座小白樓,又稱“冠軍樓”;1986年,中國女排“三連冠”紀念碑竣工。
從此在這座城市,有了關于中國女排的地標。就在這一年,中國女排成就“五連冠”霸業。
1992年,顧大叔年滿60歲,光榮離休。
次年,在與基地一墻之隔的地方,中國女排騰飛館落成。
“那幾年中國女排正處在低谷,我們都是女排的娘家人,最關心女排的成績,最為女排著急。”離開了工作崗位的顧大叔仍然情牽女排,每年女排到漳州集訓,他都會到訓練館觀看訓練,拍些照片。
1995年年初,郎平將回國執教中國女排的消息傳到漳州基地。
“郎平回來了!這個消息讓大家興奮了好長時間,一下子就感覺女排很有希望!”顧大叔回憶說。
漳州基地的很多老人兒都特別看好郎平,因為他們了解郎平,是看著“鐵榔頭”如何一天天錘煉而成的——她堅強,執著,認真。兩個小時訓練,她一直很專注;她練得苦,身體有很多傷,但好勝心特別強,打比賽就要贏!
她到美國、意大利打球、執教,學了很多東西,她把老女排的精神帶回來,中西結合執教中國女排, 一定錯不了!
郎平回來了,女排和漳州的感情紐帶系得更緊,也有了最暖心的傳承。
顧大叔不再是大管家,但只要女排有需要,只要他能幫上忙,他仍然竭盡全力。放暑假,郎平的女兒浪浪來漳州看望媽媽,為了減輕郎平的后顧之憂,顧大叔把浪浪接到自己家玩,很快,浪浪和顧大叔的小外孫、也就是顧瑩的兒子成了好伙伴。
“從1995年到1998年,每年郎平都會帶女排在漳州練上一段時間。看她那么辛苦,那么要強,女排也一年比一年好,我就一直盼著她能帶隊拿個冠軍。”顧大叔的這個心愿,一直到去年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奪得世界杯冠軍之后才說出來,“第一次執教中國女排,郎平帶隊在世錦賽、世界杯、奧運會拿了兩個亞軍、一個第三名,很不簡單了,但對于真心支持她的人來說,心里還是有遺憾的。”
去年世界杯,顧大叔在電視機前一場不落,與日本隊的最后一戰,顧大叔在電視機前支好三角架,拍下了許多難忘的瞬間。
“離休以后我上了老年大學,自己進修攝影,有生之年我還想再多拍一些女排的照片。”在顧大叔家里,厚厚幾十本相冊里記錄的是中國排球在漳州44年的發展歷史,一代一代教練員運動員,在漳州留下了他們最珍貴的青春故事。44年間幾乎所有為中國排球奮斗過的人,都曾在漳州流過汗,流過淚甚至流過血,從國少、國青再到國家隊,漳州是見證每一個排球人成長和蛻變的地方,所以有人說,這里是中國排球人的搖籃,是中國排球的延安。
(四)
2016年3月,第二次執教中國女排的郎平又一次帶隊到漳州封閉集訓,備戰里約奧運。這是中國女排第44次回“娘家”,是郎平與漳州結緣40年。
球隊抵達那天,顧大叔挎著相機去拍照,還帶著他洗好的一本世界杯奪冠相冊。
“顧大叔,您又給我帶什么好吃的了?”56歲的郎平見到84歲的顧大叔,還是用當年的方式打招呼。
“我給你帶了一本自己拍的奪冠相冊,你要不要?”拿出這本自制的相冊時,顧大叔猶豫了一下,“郎平現在那么有名,什么沒見過,我一個老頭子自己做的相冊她能看上嗎,我不太確定。”
“我當然要啊!”聽到郎平如此熱情而肯定的回答,顧大叔放心了,也開心了。
女排在漳州五周,顧大叔有空就會去訓練館,每次都是坐在一旁靜靜看會兒,拍幾張照片就走了。
“郎平年紀也大了,看她太忙了,我不愿意打擾她,希望給她留點時間休息。當年我是看她摸爬滾打落下一身傷病的,所以現在看她走路、上下樓的樣子,我真是心疼她。”在顧大叔家的餐桌上,擺著去年郎平給她寄的鈣片,“顧大叔”每天吃的時候,心里都會感覺溫暖,“大家心中都惦記著彼此,保持著友誼,就是最幸福的了。”
顧大叔說,原本在去年世界杯之前他只有一個心愿了,就是郎平能帶著這幫小姑娘拿一次世界冠軍,可是今年,他又有了新的期盼:“希望郎平能帶中國女排再拿一次奧運會冠軍,最好再來一個三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