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電影產業園誕生 讓體育和電影更親密接觸

在中國,體育產業和電影產業都在近年發展迅猛,那么,兩者結合的體育電影會有怎樣的前景呢?
當寧澤濤與王思聰一起,都成為萬千少女心中的“國民老公”的人選時,國產體育題材電影卻并不如中國體育那樣蒸蒸日上。去年,一部名為《破風》的自行車為主題的電影在全國上映,雖然票房表現不佳,上映9天“僅僅”取得了1.15億的票房,但是在口碑上收獲了影迷和體育迷們的一致好評。
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不斷壯大,喜劇片、青春片、公路片等電影類型逐漸分明,連綜藝電影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唯有體育題材電影不受重視,拍得少,觀眾似乎也不太買賬。
拿體育題材類型電影來說,好萊塢稱得上歷史悠久、成就斐然——成就了好幾個奧斯卡影帝、影后,國外也每年都有大批體育電影問世,更是產生了《一球成名》、《點球成金》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佳作。
在中國,體育產業和電影產業都在近年發展迅猛,那么,兩者結合的體育電影會有怎樣的前景呢?近日啟動的體育電影產業園,或許會成為中國體育電影產業的助推劑。
近日,深刻體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銅牛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確立戰略合作開發體育電影產業園意向,此后,合作雙方將共同聯手打造中國首家體育電影產業園,推動我國體育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中國體育產業及電影文化產業的GDP不斷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融合逐步推進,行業的良好發展有目共睹。同時,國家對體育產業及影視產業雙向政策放寬,集中出臺了多部振興體育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產業的若干意見及具體方案。體育及電影文化產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電影的發展空間來看:
電影類型是否多樣,是一個電影市場成熟與否的標志。中國電影市場的體量在世界上已數一數二,但在電影類型的多樣化上卻頗為欠缺。國內電影市場以每年35%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體育電影卻還在原地踏步,與我國當代體育大國的身份極不相稱。
目前,中國體育電影面臨著經典少、類型少、作品少、獲獎少的現實情況,據統計,在中國電影百余年歷史中,體育題材電影數量不過百部,精品更是微乎其微。能拿得出手的,或許只有上世紀五十年代謝晉導演的《女籃五號》。對于年輕觀眾而言,他們能想到的恐怕只有一部《少林足球》。
從體育產業的發展上看:
跟美國相比,他們體育衍生產品的收入占到70%以上,而我國影視項目和體育產 業目前衍生品收入所占比例均不到10%,體育影視行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國家對體育產業及相關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體育電影行業將會出現一個跨越式發展機遇,鼓勵原創、產業集群和互聯網+產業整合。該體育電影產業園項目的建立,將填補我國體育電影行業的發展空白,為中國體育電影產業發展的創新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