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拖鞋廠走出精英足球路 業余隊奪冠軍出國腳

一家業余性質的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從2011年建隊至今,已拿過1次全國冠軍,還培養出了多名小國腳。在今年1月底進行的全國青少年U14錦標賽中,又闖進4強;U13錦標賽中,也進入了6強。帶著好奇,記者走進了江蘇珂締緣青少年足球俱樂部,難以置信的是,支撐這家青少年俱樂部的居然是一家拖鞋廠!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家俱樂部背后的足球故事。
【引子】
4年前,當記者在梧州采訪全國青少年錦標賽期間,第一次見到了“江蘇珂締緣”的名字,記者詢問相關人士關于這家俱樂部的情況,都坦言“不了解”。的確,每年青少年冬訓,都會有許多非職業俱樂部梯隊、或非省市體育局(足協)的青運會與全運會隊伍的業余性質球隊參加,但一般都是參加了一年后便無聲無息了。
真正讓記者開始留意這家俱樂部,還是2015年4月在香河基地進行的“U16國少(2002年齡段)訓練營”第一期,在公布的50名集訓球員中,有6名球員來自這家俱樂部,還有2名球員在候補名單中。當時負責帶隊訓練的組長:前國少隊、國青隊主教練張寧說道:“別小看了這個俱樂部,搞得相當不錯。”至8月下旬組織第二期訓練營時,除了參加首期訓練營的張禹、金航、張佳杰3人之外,又增加了李賢成。最終有3人入選了最后18人名單,代表中國參加香河進行的亞洲U14東亞區錦標賽。
今年1月底,在U14(即2002年齡段)錦標賽中,珂締緣隊闖入了四強;而在U13(即2003年齡段)錦標賽中,珂締緣隊也進入了六強。這讓記者想要去海門市一探究竟。走進珂締緣,讓記者難以相信的是:支撐這家青少年俱樂部的居然是一家拖鞋廠!
【苦衷】
受韓國人挖苦建隊
200個孩子走得一個都不剩
“搞這家俱樂部,一部分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但更重要的還是受韓國人的刺激!因為有一次在韓國,兒子所在球隊被韓國同齡球隊打得稀里嘩啦,周圍的韓國人都在說:‘中國人哪里會踢球?’等難聽的話。我是黑龍江的朝鮮族人,所以聽得懂韓語。當時聽了之后心想:不把兒子培養出來、打敗你們韓國隊,這輩子我就算白活了!”珂締緣俱樂部董事長兼拖鞋廠老板李太鎮跟記者說道。
2004年,海門當地鼓勵“外資入資”的政策,李太鎮就借助韓國方面的關系,在海門市開辦了一家拖鞋廠。他的兒子從小就喜歡踢球,但因海門沒有青少年俱樂部,李太鎮便將兒子送到了上海的幸運星俱樂部。
“那次韓國比賽后,我想把兒子送去國外踢球,但一打聽,一年的費用要100萬元人民幣。所以,我索性就自己搞,自己的拖鞋廠雖然不算什么大生意,但至少還能拿點錢出來讓小孩子踢球。于是,我游說了幸運星俱樂部的教練董輝,還有我兒子的6個隊友,回到海門,在2011年正式掛牌成立了這家俱樂部。”
“孩子都需要上學,我直接找到了當地最好的海南小學。最主要的是,小學里有一塊不標準的七人制場地,可以供訓練使用。海門的足球氛圍并不濃厚,剛起步時,這個學校里根本就沒人踢球,而現在,足球已經成為這個小學的特色品牌了。”李太鎮帶領記者走進海南小學,在課間休息時間,幾乎每個學生都手拿足球,在操場上玩耍。學校甚至專門設立了足球文化墻,掛滿了從這所小學里走出去的小球星們的照片。
“俱樂部剛成立時招生,有將近200個孩子來了。但沒多久,孩子們都陸續走了。這倒不是孩子們不喜歡,而是家長們反對,說連中國國家隊都踢得那么‘臭’,踢球踢好了有什么用?”李太鎮說道。
因為足球與李太鎮成為好友、如今在俱樂部負責行政事務的吳勇峰則在一旁講道:“你知道最后一個孩子怎么走的嗎?是因為孩子的奶奶連著好幾個周末沒見到來踢球的孫子,以為是孩子父母故意不讓自己見孫子,就開始鬧著要上吊。孩子的父母才到學校來帶走孩子。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最后一個孩子也走了。”
“其實,俱樂部當時最大的困難是諸多行政管理部門的刁難與阻撓。”李太鎮感慨道,“好在一切都挺過來了,現在省里面相關部門都對我們格外照顧,海門市的姜(龍)書記還直接親自過問。并明確提出,要把足球打造成海門的一張‘靚麗的名片’。”
【夢想】
走“精英路線”
做中超第一支縣級市隊伍
事實上,如果不是以珂締緣為班底的海門海南小學足球隊,在2014年的全國校園足球冠軍杯賽中連克強敵、拿到冠軍,并于同年10月的全國U12錦標賽上,獲得冠軍(這也是江蘇少兒足球隊首次贏得全國冠軍稱號),珂締緣俱樂部能否像今天這樣獲得自上而下的支持?
2012年,為給球隊創造更多比賽機會,李太鎮自掏腰包創辦了珂締緣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不過從去年開始,當地政府部門專門撥款給俱樂部補貼。而在海門市政府的牽線下,南通三建以每年出資100萬的方式資助珂締緣。而海門市政府本身,更是批了275畝地建造人工草坪的足球基地,不僅供俱樂部無償使用,還將基地的經營權全部交給了俱樂部。
而且在教育部門的協調下,海門實驗學校將學校的11人制標準場地無償提供球隊使用。政府教育部門也專門從海門中等專業學校里拿出整幢學生宿舍樓給俱樂部無償使用。此外,學校還把食堂三層改為珂締緣俱樂部食堂,按運動員標準解決球員的一日三餐。
政府支持力度之大,在全國范圍內很少見。可是,在得到政府如此強大支持前,李太鎮付出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2011年建隊之初,光球員宿舍的裝修、改造等,花費就超過了170萬元人民幣。而且,李太鎮堅持費用全免,開銷也很巨大。從2012年起,學員人數增多,還聘請了外籍教練。截至去年年底,整個俱樂部已投入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雖然有拖鞋廠作為支撐,但近年來,拖鞋廠的效益也下滑得厲害,廠里還有360多名員工,這讓李太鎮過得很艱難。
目前,珂締緣俱樂部下設七支單年齡段隊伍,從2001年齡段到2007年,加上今年新招的幾名2008年出生的小球員,總球員人數已超150人。李太鎮介紹道,這些球員中,只有20%左右是當地人,大多數都是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他們都是因為喜歡踢球、聽說了珂締緣后主動找來的。經過教練組考核合格的,我們就正式錄取;對那些不太適合的,我們還是勸他們回去繼續上學。”教練員配備方面,共有3名韓國教練和6名巴西教練,加上助理教練和教練翻譯,共有19人。僅9名外籍教練的薪水總額就接近200萬元人民幣。此外,俱樂部還有11名后勤管理人員,包括負責食堂、專職保潔員等。
“我創建這個俱樂部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走‘精英路線’,要出足球人才!既然要出人才,我們就必須要給孩子們提供最好的條件。”李太鎮說道。而珂締緣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合伙人吳寧直言:“我始終認為,中國不是不能培養出好球員,而是我們在起步階段就沒有給孩子們提供最好的條件,尤其是在教練及做人的培養方面。現在的中國球員最缺的是兩點,一是信仰,二是精神。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強調,要讓所有小球員都知道是在為什么而踢球。”
的確,記者見到珂締緣的小球員時,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無論在訓練場,還是宿舍里、過道里,小球員們見到來訪的記者,都會主動站起來,叫“叔叔好”!除在韓國、日本之外,記者在國內第一次受到如此禮遇。這或許就是珂締緣俱樂部始創時所提出,即“要踢好球,先要做好人。”讓小球員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比踢球本身更為重要。
隨著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強,珂締緣俱樂部也有了自己全新的夢想與發展計劃。用李太鎮的話來說,“前些年,我們是‘閉門造車’,不問窗外事,也不管受多大的委屈,就是做自己的事情。現在,稍微取得了一點成績,這是對我們過去‘閉門造車’最好的回報。下一步,我們的目標就是‘閉門造火箭’,讓中超聯賽中出現第一支縣級市的隊伍!”
全國有2856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設想一下,如果其中有一半或1/10縣級市,都有一個“珂締緣”,中國足球會是怎樣一番情景?這或許就是“珂締緣”的意義所在。
【秘笈】
苦練+高水平教練
要讓中國足球翻身、提高競技水平,究竟需要多長時間?仁者見仁。但實際上,如果方向明確、辦法可行,短時間內是可以取得成效的。至少,亞洲范圍內像烏茲別克、卡塔爾等國在青少年發展方面的例子就佐證了這一點。而江蘇珂締緣俱樂部的成長,更是在中國足壇作出了有益的嘗試和表率,即短時間內是可以改變現狀的。這家俱樂部從2011年正式成立至今,在2014年已經拿過一次全國冠軍、在2015年已經有2002年齡段的多人入選中國U14國少隊。這當然與俱樂部本身的定位有很大關系,就是走“精英路線”。
既然是“精英”,意味著小球員們必須要經受嚴格而艱苦的訓練。俱樂部的小球員們在小學階段集中在海南小學,分散到各個班級,每個班級的兩三個小球員可以在所在班級起到帶頭作用,尤其是學校內部的班級比賽時。進入海南中學之后,所有球員都集中到一個班級,學校針對性的安排文化課課程。正常情況下,這些球員的文化基礎知識課程和普通的同齡學生并沒有多少差異。
集中到一個學校里,更重要的還是有利于展開專業訓練。珂締緣能夠在短短幾年里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進行晨練。近些年來,國內許多青少年培訓的地方,都從未有“出早操”一說,反倒是韓國、日本經常遇到。珂締緣俱樂部每晚10點熄燈,早晨5時40分便要求起床,在6點準時開始晨練,時間一般在一小時左右。這種晨練并不是拉出去跑圈,而是有針對性地展開專項技術、技能訓練,只有從下午3點開始,整隊才展開戰術方面的演練。據介紹,早晨的專項訓練主要是針對小球員個人專項方面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展開。
足球是一個競技專業性很強的運動項目,所謂“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經過長期艱苦的訓練,根本就不可能掌握技能、更不可能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球員。這也是為什么歐美足壇有“一萬小時”這一理論,也就是要成為一名優秀足球運動員,理論上必須經過10000個小時的刻苦訓練。換而言之,一周至少需要20個小時、歷時十年的艱苦訓練。珂締緣俱樂部球員能夠在短期之內超越國內同齡球員,恰恰就是受益于這一點。
另一個,也是當前中國青少年足球培養過程中最難以解決的問題,即教練員的問題。珂締緣俱樂部董事長李太鎮專門跟記者解釋道:“我們從2012年開始利用自己與韓國足壇的關系,請來了6個韓國教練,后來逐漸淘汰與更換,如今剩了3人。另外又請了6個巴西教練,注重球員的個人技術培養。我的原則是不請中國本土教練。道理很簡單,教孩子踢球,作為教練首先要以身作則,起碼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可是,這些年跟隨兒子比賽,看到場邊的中國青少年教練,真是難以接受!先不說水平高低,平時教練員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著孩子們,我們請來的這些韓國教練至少在做事方面是認真、負責的。這些年的實踐效果,更讓我堅信這一點。”
在珂締緣俱樂部所聘請的韓國教練中,目前負責2002、2003年齡段隊伍的金鎮亨是原韓國國家U16女少隊的教練,2014年帶領珂締緣隊獲得全國U12錦標賽冠軍;負責2001年齡段隊伍的金民勝則是今年新聘請的,曾在韓國水原三星俱樂部擔任U18梯隊的主教練。此外,俱樂部還聘請了一位韓國老教練羅守成擔任技術顧問。而在六名巴西教練中,或許經歷最豐富的還是那位守門員教練朱利安·諾,他曾擔任過巴西U16國少隊的守門員教練。恰恰是因為有相對高水平的教練給珂締緣的小球員們以正確的輔導,使得這些球員比國內同齡球員的基礎更扎實,上升空間也更大。